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216A03216A03216A03216A03216A03216A03216A03216A03216A03216A03216
字號A03216正字 - 02 - 08 
說文釋形大徐本:,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聲。南方蠻閩从虫,北方狄从犬,東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種也;西南僰人、僬僥,从人,蓋在坤地,頗有順理之性;唯東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於海。」有以也。,古文羌如此。(去羊切)
段注本:,西戎,羊穜也。从羊、ㄦ,羊亦聲。南方蠻閩从虫,北方狄从犬,東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穜也;西南僰人、焦僥,从人,蓋在坤地,頗有順理之性;唯東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於海。」有以也。,古文羌如此。(去羊切)
注音ㄑㄧㄤ
漢語拼音qiāng
釋義

1.  中國西北少數民族之一。舊稱為西戎,分佈在今大陸地區青海、甘肅、四川一帶。《詩經.商頌.殷武》:「昔有成湯,自彼氐羌。」唐.溫庭筠〈題柳〉詩:「羌管一聲何處曲,流鶯百囀最高枝。」《宋史.卷四八五.外國列傳一.夏國上》:「羌人鷙悍,但羈縻而已,非能制也。」

2.  動物名。鹿科麂屬。全身披褐色短毛,雄羌頭上長角,形體大小及吠聲似狗。行動隱密敏捷,常在清晨及傍晚出沒於山地濃密林區,以野菜、鮮草、嫩葉為食。

3.  句首發語詞。東周戰國.屈原〈離騷〉:「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後漢書馮衍傳下》:行勁直以離尤兮,羌前人之所有。

4.  連詞,用法同乃、卻、反而。表示轉折、並列或假設。東周戰國.屈原〈離騷〉:「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邈希世而特出,羌瑰譎而鴻紛。」

5.  姓。如晉代有羌迪。

A03216
A03216-013
部首筆畫  - 12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中華字海.亻部》。


A03216
A03216-001
部首筆畫  - 07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儿部》。


注音 ㄑㄧㄤ
漢語拼音 qiāng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羌」之異體。,段注本《說文解字.羊部》作,云:「從羊儿,羊亦聲。」「」乃篆體隸定之形。《正字通.儿部》云:「,羌本字。」即可為證。文獻既然有據,收為異體可也。其衍訛之形,或有作「」、「」等形,皆由「」而變也。

A03216
A03216-002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山部》。


注音 ㄑㄧㄤ
漢語拼音 qiāng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羌」之異體。羌,段注本《說文解字.羊部》篆形作,云:「從羊儿,羊亦聲。」重文作「」,云:「古文羌如此。」「」即古文之隸定也。《廣韻.平聲.陽韻》「羌」下云:「,古文。」《正字通.山部》云:「,古文。」即可為證。其中豎筆當貫下,亦有衍訛作「」者,即從此形衍變。

A03216
A03216-003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陽韻》。


注音 ㄑㄧㄤ
漢語拼音 qiāng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羌」之異體。羌,段注本《說文解字.羊部》云:「從羊儿,羊亦聲。」重文作「」,云:「古文羌如此。」依重文之形隸定當作「」,《廣韻.平聲.陽韻》作「」。然至《集韻.平聲.陽韻》收錄此形作「」,云:「古作。」顯是據「」而訛變。《集韻考正.卷三.平聲.陽韻》云:「。」正指《集韻》收形有誤。然後世如《康熙字典》、《中文大辭典》、《漢語大字典》等書並收此形,知已訛而成俗,故當收為「羌」之異體。

A03216
A03216-016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平聲.陽韻》。

《漢語大字典.山部》。


=>」之異體。

A03216-004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平聲.陽韻》。


注音 ㄑㄧㄤ
漢語拼音 qiāng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羌」之異體。羌,段注本《說文解字.羊部》云:「,西戎。羊種也。從羊儿,羊亦聲。南方蠻閩從虫,北方狄從犬,東方貉從豸,西方羌從羊,此六種也。」故知羌本指西戎之人。中國古代常視外族為蠻夷,稱呼之字唯「東夷」之「夷」從大,其餘則或從虫、從犬、從豸、從羊,視其非人,實有輕賤之義。羌既稱西戎,猶狄稱北方外族,故字或添益「犬」旁作「」。《廣韻.平聲.陽韻》「羌」字下云:「,上同,或從犬。」可以為證。文獻有據,收為「羌」之異體可也。

A03216
A03216-012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犬部》。


A03216
A03216-005
部首筆畫  - 02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羊部》。


注音 ㄑㄧㄤ
漢語拼音 qiāng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羌」之異體。羌之小篆作,段注云:「從羊儿,羊亦聲。」後見隸定作「」者,如《龍龕手鑑.羊部》所收之字形,《四聲篇海》一書多據《龍龕手鑑》收字,其〈羊部〉即收「」形,與「」稍異,蓋將「」形之「羊」中豎下伸也。《字彙補.羊部》、《康熙字典.羊部》皆收錄此形。文獻既然有據,收為異體可也。

A03216
A03216-007
部首筆畫  - 02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羊部.羌字》引〈唐楚州司馬桓歸秦墓誌〉。


注音 ㄑㄧㄤ
漢語拼音 qiāng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為「羌」之異體。羌,段注本《說文解字.羊部》作「」,云:「從羊儿,羊亦聲。」然則,羌字本從儿,後代字書有變異從「几」,如《偏類碑別字.羊部.羌字》引〈唐楚州司馬桓歸秦墓誌〉即作「」形,蓋因從儿、從几形近易混所致,如「禿」可作「」亦是一例。文獻有據,收為異體可也。

A03216
A03216-015
部首筆畫  - 02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異體字手冊.六畫》。


A03216
A03216-008
部首筆畫  - 03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平聲.陽韻.字》引〈馮緄碑〉。

《經典文字辨證書.羊部》。

《中華字海.羊部》。


A03216-006
部首筆畫  - 04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平聲》。


=>」之異體。

注音 (一)ㄑㄧㄤ (二)ㄧㄡˇ
漢語拼音 (一)qiāng (二)yǒu
研訂者 曾榮汾
內容

()

」為「羌」之異體。羌,《說文解字.羊部》作,段注本以為「從羊儿,羊亦聲」,故字本從儿,後代字書有益「ㄙ」作「」者,如:《干祿字書.平聲》:「羌:上通下正。」《字鑑.平聲.陽韻》:「羌,俗作。」《六書正》、《俗書刊誤》、《字學三正》、《正字通》等皆然。若推其字構,蓋如「鬼」字本有「ㄙ」,然俗寫省作「」,於是「魁」作「」、「魅」作「」,而「羌」字益「ㄙ」為「」恰與「鬼」之省形相反,文字演變,或省或繁,此是一例。文獻既然有據,收為異體可也。

()

=>」之異體。

A03216
A03216-014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儿部》。

《中文大辭典.儿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平聲.十陽.頁170.右
隸辨
卷二.平聲.十陽.頁229.右
偏類碑別字
干祿字書
平聲.頁8.右
五經文字
羊部.頁9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陽.墟羊切.頁217
去聲.四十一漾.許亮切.頁599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十陽.頁34.左
六書正譌
下平聲.七陽唐韻.頁54
俗書刊誤
卷一.平聲.十七陽.頁546.下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二.芊部.頁2.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平聲.頁215.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四.姜上平聲.頁340.右
卷四.姜上平聲.頁340.右
卷三.恭上平聲.頁267.左
卷三.恭上平聲.頁267.左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十三陽.頁106.左
卷二.平聲.十三陽.頁106.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0 2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