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ㄉㄠˋ 1. 古代以氂牛尾或雉尾為裝飾之大旗。《玉篇.糸部》:「纛,羽葆幢也。」《周禮.地官.鄉師》:「及葬,持纛,以與匠師銜柩而治役。」漢.鄭玄.注:「(纛)以指麾輓柩之役,正其行列進退。」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九旒鑾輅,黃屋左纛。」 2. 舞者所持以自蔽之羽。《爾雅.釋言》:「纛,翳也。」宋.邢昺.疏引孫炎:「纛,舞者所持羽也。」 3. 軍隊或儀從之大旗。《字彙.糸部》:「纛,……又軍中大皁旂名皁纛。」《周書.卷一七.列傳.劉亮》:「亮乃將二十騎,先豎纛於近城高嶺,即馳入城中。」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 (二)ㄉㄨˊ,ㄉㄠˋ之又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