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繩索勒頸而亡。如:「縊死」、「自縊」。《說文解字.糸部》:「縊,經也。……《春秋傳》曰:『夷姜縊。』」《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縊於荒谷,群帥囚於治父。」案:「經」者亦可解為「縊」,見《論語.憲問》:「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宋.朱熹《集注》:「經,縊也。」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糸部》。
《龍龕手鏡.系部》。
《中華字海.糸部》。
《玉篇零卷.糸部.字》。
「」為「縊」之異體。「縊」之篆文,大徐本《說文解字.糸部》作「」,曰:「經也。從糸益聲。」而段注本篆作「」,曰:「絞也。從糸益聲。」「」字見《玉篇零卷.糸部》,以為即「縊」字。按:「益」之篆文作「」,上從之「」即水()之倒形,隸變通作「益」,「縊」字取以為聲符,而「」字增一冗筆,當是傳寫俗訛也,雖是俗訛,然猶知其為同,是為異體字可從,故可收。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