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皮接縫處。《爾雅.釋訓》:「緎,羔裘之縫也。」宋.邢昺.疏引孫炎曰:「緎之為界緎,然則縫合羔羊皮為裘,縫即皮之界緎,因名裘縫為緎。」
2. 量詞。古代計算絲之單位。二十縷絲為一緎。《詩經.召南.羔羊》:「羔羊之革,素絲五緎。」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三畫.緎字》引〈魏瀛州刺史元廞墓誌〉。
《佛教難字字典.糸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龍龕手鑑.系部》。
《中華字海.糸部》。
《集韻.入聲.職韻》。
《正字通.羊部》。
《中文大辭典.羊部》。
「」為「緎」之異體。緎字未載見於《說文》,《五經文字.糸部》云:「緎,音域,縫也。」今考《字彙.糸部》云:「,本作緎。從糸。此從羊,後人字也。」《正字通.羊部》亦云:「,俗字。因詩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加羊作,非。宜刪。」是知縫字本作「緎」,因詩云羔羊故涉羊而作「」。然則可以收「」字為「緎」字之異體無訛。
《玉篇.革部.字》。
《正字通.革部》。
《漢語大字典.革部》。
「」為「緎」之異體。緎字未載見於《說文》,《五經文字.糸部》云:「緎,音域,縫也。」今考《玉篇.糸部》云:「緎,或作。」《正字通.革部》則云:「,俗緎字。」《漢語大字典.革部》亦引《玉篇》定「」同「緎」。按《詩》云:「羔羊之革,素絲五緎。」本作「緎」,因謂「羔羊之革」,故俗從「革」作「」也。然則可依《玉篇》定「」為「緎」之異體。
《正字通.韋部》。
《漢語大字典.韋部》。
《玉篇.糸部.緎字》。
《正字通.黑部》。
《漢語大字典.黑部》。
「」為「緎」之異體。緎字未載見於《說文》,《五經文字.糸部》云:「緎,音域,縫也。」今考《玉篇.糸部》云:「緎,或作。」《四聲篇海.糸部》亦同。《漢語大字典.黑部》、《中華字海.黑部》並引《說文》段注定「」同「緎」。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緎」字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