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以繫印環之絲繩。《集韻.入聲.勿韻》:「紱,綬也。」《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將率既至,授單于印紱。」
2. 古代長衣前之蔽膝。通「韍」。《易經.困卦.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无咎。」唐.孔穎達.正義:「紱,祭服也。」《聊齋志異.卷一一.王者》:「見有王者,珠冠繡紱,南面坐。」
〔關鍵文獻〕
《玉篇.糸部.字》。
《集韻.入聲.勿韻》。
《康熙字典.糸部》。
「」為「紱」之異體。紱字未載見於《說文》,《廣韻.入聲.物韻》云:「紱,綬也。」今考《集韻.入聲.勿韻》云:「紱,或從巿。」《康熙字典.糸部》則引《玉篇》云:「,與紱同。」按《玉篇.糸部》云:「,同。」蓋字書凡從「犮」形多作「犮」,如「拔」作「」、「跋」作「」、「鈸」作「」之類,詳見《異體字例》,故「紱」字亦可書作「」也。「紱」字既或書作「」,故可收「」為其異體。
《漢語大字典.糸部》。
《龍龕手鑑.系部》。
《彙音寶鑑.君上入聲》。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偏類碑別字.糸部.紱字》引〈魏河州刺史乞伏寶墓誌〉。
《字彙.糸部》。
《中國書法大字典.糸部》。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紱字》引〈魏穆亮墓誌〉。
《偏類碑別字.糸部.紱字》引〈魏安樂王元銓墓誌〉。
《偏類碑別字.糸部.紱字》引〈唐桂州刺史孫成墓誌〉。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