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3112A03112A03112A03112A03112A03112A03112A03112A03112A03112A03112
字號A03112正字 - 05 - 11 
說文釋形「累」《說文》不錄。
注音(一)ㄌㄟˇ (二)ㄌㄟˋ (三)ㄌㄟˊ
漢語拼音(一)lěi (二)lèi (三)léi
釋義

()ㄌㄟˇ

1.  堆積、集聚。如:「累積」、「日積月累」。《老子》第六四章:「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史記.卷四.周本紀》:「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嚮之。」

2.  屢次、連續。如:「累次」、「經年累月」。《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3.  重疊。東周戰國.宋玉〈招魂〉:「層臺累榭,臨高山些。」《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范睢》:「秦王之國,危於累卵。」

4.  多餘。如:「連篇累牘」。宋.歐陽修〈上胥學士啟〉:「綴窮愁之汙簡,奏蕪累之庸音。」《紅樓夢》第八九回:「你不吃飯,喝一口粥兒罷。別淨餓著,看仔細餓上虛火來,那又是我們的累贅了!」

5.  增加。《正字通.糸部》:「累,增也。」《韓非子.五蠹》:「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

6.  合計、總計。《穀梁傳.隱公十一年》:「累數皆至也。」《墨子.辭過》:「大國累百器,小國累十器。」

()ㄌㄟˋ

1.  牽涉、牽連。如:「拖累」、「連累」、「受累」、「累及他人」。《左傳.隱公十一年》:「相時而動,無累後人。」《新唐書.卷九六.列傳.房玄齡》:「漢王諒反,坐累,徙上郡。」

2.  負擔、承擔。如:「家累」。《呂氏春秋.審分覽.審分》:「主無所避其累矣。」唐.皮日休〈鹿門隱書六十篇〉:「古之官人也,以天下為己累,故己憂之。」

3.  耗損、虧欠。如:「虧累」。《聊齋志異.卷四.促織》:「不終歲,薄產累盡。」

4.  傷害。《書經.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唐.韓愈〈上張僕射第二書〉:「小何傷於面目,大何累於形軀者哉。」

5.  疲勞、操勞。如:「勞累」、「疲累」。《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受得辛苦吃得累。」《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卻也累得週身是汗。」

6.  託咐。《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吾欲以國累子,子必勿洩也。」《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天其累我以民。」

7.  憂患、禍害。《荀子.王制》:「地來而民去,累多而功少。」《戰國策.秦策一》:「本漢中南邊為楚利,此國累也。」漢.高誘.注:「累,憂。」

8.  弊病、過失。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論文。」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ㄌㄟˊ

1.  綑綁。《孟子.梁惠王下》:「若殺其父兄,係累其子弟。」《呂氏春秋.先職覽.觀世》:「齊人累之,名為越石父。」

2.  繩索。通「縲」。《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雖怯耎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紲之辱哉!」

=>」之異體。

A03112-011
部首筆畫  - 04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系部》。


#「」另兼正字。

A03112
A03112-011-3
部首筆畫  - 06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部》。

《字彙補.部》。

《漢語大字典.部》。


A03112-008
部首筆畫  - 10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ㄙ部》。


=>」之異體。

A03112
A03112-007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十一畫.累字》引〈唐岷州刺史張仁楚墓誌〉。


A03112
A03112-006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累字》引〈周寇熾墓誌〉。


A03112
A03112-011-1
部首筆畫  - 07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歷代書法字彙.糸部》。


A03112
A03112-005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累字》引〈魏公孫猗墓誌〉。

《中華字海.田部》。


A03112
A03112-001
部首筆畫  - 16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田部》。


注音 (1)ㄌㄟˊ (2)ㄌㄟˇ (3)ㄌㄟˋ
漢語拼音 (1)léi (2)lěi (3)lèi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累」之異體。《龍龕手鏡.系部》:「累:力偽反。累帶連及也。古作絫、,同。」今楷定通作「累」(同上)。「」字見《字彙補.田部》曰:「:與累音義皆同。」蓋因「累」上從「田」之故而疊加義符「田」耳。據此,「」為「累」之異體,可從。

A03112
A03112-002
部首筆畫  - 21 - 26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田部》。


注音 (1)ㄌㄟˊ (2)ㄌㄟˇ (3)ㄌㄟˋ
漢語拼音 (1)léi (2)lěi (3)lèi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為「累」之異體。《龍龕手鏡.系部》:「累,力偽反。累帶連及也。古作絫、,同。」今楷定通作「累」(同上)。「」字見《字彙補.田部》曰:「:與累音義同。」蓋俗字「累」與「纍」可以通作,又因「累」上從「田」之故而疊加義符「田」耳。據此,「」為「累」之異體,可從。

A03112
A03112-004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糸部.累字》引〈唐泗州司馬苗善物墓誌〉。


A03112
A03112-011-2
部首筆畫  - 05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歷代書法字彙.糸部》。


A03112-009
部首筆畫  - 06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糸部.纍字》。


#「」另兼正字。
=>」之異體。
=>」之異體。

注音 (一)(1)ㄌㄟˊ (2)ㄌㄟˇ (3)ㄌㄟˋ (二)ㄌㄟˊ (三)ㄌㄟˊ #ㄌㄟˇ
漢語拼音 (一)(1)léi (2)lěi (3)lèi (二)léi (三)léi #lěi
研訂者 季旭昇
內容

()

「絫」為「累」之異體。「累」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糸部》:「綴得理也。一曰:大索也。從糸畾聲。」依形楷定當作「纍」,今楷定通作「累」(《玉篇.糸部》)。「絫」字見《玉篇.糸部》曰:「纍:力隹切,繫也、綸也、得理也、黑索也。又力偽切,延及也。又力捶切,十黍也。亦作絫。累:同上。」按:據《說文》,「絫」之本義為「增也」,從糸。惟其字與「纍」音同形近,故俗字往往互作耳。據此,「絫」為「累」之異體,可從。

#「」另兼正字。

()

=>」之異體。

()

=>」之異體。


#「」另兼正字。
A03112
A03112-003
部首筆畫  - 08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上聲.紙韻》。


A03112
A03112-010
部首筆畫  - 09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一畫.累字》引〈魏孫遼浮圖銘〉。

《中華字海.糸部》。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上聲.五旨.頁244.右
上聲.五旨.頁245.左
隸辨
卷四.去聲.五寘.頁484.左
卷三.上聲.四紙.頁335.右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玉篇零卷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六脂.倫追切.頁45
上聲.五旨.魯水切.頁318
上聲.十四賄.魯猥切.頁349
上聲.十四賄.路罪切.頁349
去聲.五寘.力偽切.頁469
去聲.十遇.龍遇切.頁498
入聲.二十九葉.力涉切.頁780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五.厽部.頁12.左
彙音寶鑑
卷一.規上上聲.頁70.右
卷一.規下去聲.頁79.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五寘.頁206.左
卷四.去聲.五寘.頁206.左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