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祭祀宴饗時,用來盛稻粱、黍稷的器具。《說文解字.竹部》:「簠,黍稷圜器也。」《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實之陳之。」《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麌韻.簠字》引〈漢孔宙碑〉。
《玉篇.匚部.字》。
《集韻.上聲.噳韻》。
《字彙.匚部》。
「」見於《說文》,為「簠」字之重文。《說文解字.竹部》云:「簠,黍稷圜器也。從竹從皿甫聲。,古文簠。從匚夫。」段玉裁注云:「夫聲也。」若究之字構,則以其為器,故從匚,夫則聲符也。簠字於金文多見,或從甫作「」,(《金文編.卷五.厚氏》),或從古作「(《金文編.卷十二.吉父》),或從夫作「」(《金文編.卷十二.陳逆》),從甫從古從夫,以其音近之故。據此,《說文》所載古文或有所本。簠器,以今出土實物觀之,多呈長方形。
《正字通.匚部》。
《中文大辭典.匚部》。
《龍龕手鑑.皿部》。
《正字通.皿部》。
《中文大辭典.皿部》。
《康熙字典.艸部》。
《中文大辭典.艸部》。
《佛教難字字典.竹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