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982A02982A02982A02982A02982A02982A02982A02982A02982A02982A02982A02982A02982
字號A02982正字 - 09 - 14 
說文釋形大徐本:,直也。从立,耑聲。(多宮切)
段注本:,直也。从立,聲。(多官切)
注音ㄉㄨㄢ
漢語拼音duān
釋義

1.  正、正直。《說文解字.立部》「端,直也。」《禮記.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離婁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2.  事物之頂部與末稍皆稱為「端」。如:「尖端」、「末端」、「筆端」。《論語.子罕》:「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唐.李白〈長相思〉詩:「卷帷望月空長歎,美人如花隔雲端。」

3.  事物之起始。如:「開端」、「發端」、「挑起戰端」。《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及仲宣靡密,發端必遒。」

4.  徵兆、緣由。東漢.王充《論衡.卷十三.超奇》:「陳平割肉,丞相之端見;叔孫敖決期思,令尹之兆著。」晉.陸機《君子行》:「福鍾恆有兆,禍集非無端。」

5.  邊際。《莊子.卷六.秋水》:「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唐.成玄英.疏:「不見水之端涯。」《後漢書.卷三九.趙咨傳》:「反素復始,歸於無端。」唐.李賢.注:「端,際也。」

6.  項目、方面。如:「鬼計多端」、「變化萬端」、「舉其一端」。《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列傳.太史公曰》:「至今上即位,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

7.  思緒。《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南朝宋.鮑照〈東門行〉:「長歌欲自慰,彌起長恨端。」

8.  事情。《禮記.曲禮上》:「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唐.孔穎達.疏:「更端,別事也。謂嚮語已畢,更問他事。」《說岳全書》第十三回:「倘那奸賊又生別端來,再有意外之虞,豈不悔之晚矣﹖」

9.  等差、等級。《廣韻.平聲.桓韻》:「端,等也。」《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吏道雜而多端,則官職秏廢。」

10.  詳審。如:「端詳」。《古今韻會舉要.寒韻》引《增韻》:「端,審也。」唐.司空圖《障車文》:「兒郎偉,且子細思量,內外端相」

11.  平舉拿物。如:「端茶」。《西遊記》第十六回:「你看那眾和尚,搬箱抬籠,搶桌端鍋,滿院裏叫苦連天。」《紅樓夢》第五十五回:「豐兒便將平兒的四樣份例菜端至桌上。」

12.  擺。如:「端架子」、「把問題都端出檯面上討論。」

13.  宮殿或都城的南面正門。西晉.左思〈魏都賦〉:「巖巖北闕,南端逌遵。」唐.李善.注:「凡南方正門,皆謂之端。」

14.  周代禮服。《周禮.春官.司服》:「其齊服,有玄端素端。」東漢.鄭玄.注:「鄭司農云:『衣有襦裳者為端。』玄謂:『端者,取其正也。』」《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三國.何晏.注:「端,玄端也。衣玄端,冠章甫,諸侯日視朝之服。」

15.  六朝時對幕僚的尊稱。《正字通.立部》:「端,六朝稱府幕曰府端,州幕曰州端,節度幕曰節端,憲司幕曰憲端。」《宋書.卷九二.陸徽傳》:「九綜州綱,三端府職。」

16.  表正好。《漢書.外戚傳上.孝成許皇后》:「妾薄命,端遇竟寧前。」唐.顏師古.注:「端,正也。」

17.  特地。《呂氏春秋.疑似》:「明日端復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許維遹.集釋:「端,專故也。」宋.蘇軾〈答陸道士書〉:「足下端為此酒一來,有何不可﹖」

18.   到底、究竟。宋.王安石〈龍泉寺石井詩〉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臥龍無?」宋.陸游〈幽事詩〉:「餘年端有幾?風月且婆娑。」

19.  果真。宋.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詞〉:「武昌南岸,昔遊應記。料多情夢裡,端來見我,也參差是。」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父南子北各分離,端的是苦!苦!」

20.  古代布帛長度單位,其制不一。《小爾雅.度》:「倍丈謂之端。」《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西晉.杜預.注:「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

21.  用同「鍛」。宋.岳珂《愧郯錄》卷十三:「楊太監簡在戎監,嘗得諸李尉府顯忠之族子,謂甲不經火,冷砧則勁可御矢,謂之冷端。」

22.  通「喘」,指輕聲說話。《荀子.勸學》:「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唐.楊倞.注:「端,讀作喘。喘,微言也。」

23.  通「專」,指笏、手版。《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業不息版。」清.戴望.校正:「端,當讀為專,墒借字也。《說文》曰:『專,六寸簿也。』段氏注云:『六寸簿,蓋笏也。』」

24.  姓。如明代有端孝思。《姓觿.寒韻》:「端,古端氏國,滅于晉,晉大夫食采于端,因氏。《千家姓》云,出端木賜之後。從省文為端氏。《史記》秦有端和。」

A02982
A02982-014-1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山部》。

《元.周德清.中原音韻.自序》。


A02982
A02982-015
部首筆畫  - 07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康熙字典.立部》。


注音 ㄉㄨㄢ
漢語拼音 duā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端」之異體。端,《說文解字.立部》作「」,云:「直也。從立耑聲。」今考《康熙字典.立部》引《五音篇海》云:「,端字之訛。」《中文大辭典.立部》、《漢語大字典.立部》、《中華字海.立部》亦同。按「端」字所從偏旁「耑」字隸或作「」、「」,故「端」字或書作「」,亦作「」,《五音篇海》作「」者當係「」字之訛省也。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端」字之異體。

A02982
A02982-010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立部.端字》引〈中27.231.下10〉。


A02982
A02982-006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歡韻.端字》引〈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注音 ㄉㄨㄢ
漢語拼音 duā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端」之異體。端,《說文解字.立部》作「」,云:「直也。從立耑聲。」今考《漢隸字源.平聲.歡韻》、《隸辨.平聲.桓韻》並引〈徐氏紀產碑〉作「」。按「端」字所從偏旁「耑」字隸或作「」,從「耑」諸字如「湍」或作「」,「瑞」或作「」,「惴」或作「」,可知「端」字或作「」者,亦隸變故也。「」於文獻上亦或作「」,然則皆可以收為「端」字之異體無訛。

A02982
A02982-009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四畫.端字》引〈魏臨潼造象〉。

《中華字海.立部》。


A02982
A02982-007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四畫.端字》引〈齊董洪達造象〉。


A02982
A02982-002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立部》。


注音 ㄉㄨㄢ
漢語拼音 duān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端」之異體。端,《說文解字.立部》作「」,云:「直也。從立耑聲。」今考《重訂直音篇.卷三.立部》云:「端,多官切,正也,緒也。,同上。」按「端」字所從「耑」旁《說文解字.耑部》作「」,云:「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根。」段注云:「,象初生。」「」象初生之形,隸定作「山」,故「」字隸定作「耑」,唯隸體或又變「耑」作「」,如「揣」字或書作「」,可知「端」字或書作「」者,亦隸變故也。然則可收「」字為「端」字之異體無訛。

A02982
A02982-008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立部.端字》引〈唐張君夫人秦氏墓誌〉。

《中華字海.立部》。


A02982
A02982-005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歡韻.端字》引〈謁者景君墓表〉。


A02982
A02982-016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二形皆從隸變楷化。


注音 ㄉㄨㄢ
漢語拼音 duān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端」之異體。

」之字形,見於《龍龕手鑑.立部》收「」,注云:「俗,音端」。又《四聲篇海.立部》收「」,注:「音端」。

今據《漢隸字源.平聲.歡韻》引〈漢史晨祠孔廟奏銘〉形作「」。而《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寒韻》則引此〈漢史晨奏銘〉形作「」,並按云:「」即「端」。以此類推,「」、「」二形皆從隸變楷化,故亦收「」為「端」之異體。

A02982
A02982-015-1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四畫.端字》引〈隋蕭濱墓誌〉。


A02982
A02982-012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四畫.端字》引〈唐優填王造象〉。


A02982
A02982-011
部首筆畫  - 09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四畫.端字》引〈隋元智墓誌〉。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平聲.二十六歡.頁120.右
平聲.二十六歡.頁120.右
隸辨
卷一.平聲.二十六桓.頁160.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新加九經字樣
雜辨部.頁51
雜辨部.頁51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二十六桓.多官切.頁150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康熙字典(校正本)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下.頁142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二.觀上平聲.頁196.右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一.平聲.二十七桓.頁75.右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5:2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