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ㄉㄧㄢ 「窴軨」:地名。《穆天子傳.卷六》:「己丑,天子南登于薄山窴軨之隥。」 (二)ㄊㄧㄢˊ 1.塞,同「填」。《說文解字.穴部》:「窴,塞也。」《楚辭.屈原.天問》:「洪泉極深,何以窴之?」宋.洪興祖.補注:「窴,與填同。」 2.滿。《廣韻.平聲.先韻》:「填,滿也。窴,上同。」 3.加。《廣韻.平聲.先韻》:「填,加也。窴,上同。」 4.國名,于窴,同「于闐」。《集韻.去聲.霰韻》:「闐,于闐,國名,在西域。通作窴。」 5.置放。《國語.魯語上》:「藏罟,不如窴里革於側之不忘也。」三國吳.韋昭.注:「窴,置也。」 (三)ㄔㄢˇ 「窴 」:笛聲緩。《集韻.上聲.獮韻》:「窴,窴 赧,笛聲緩也。」《文選.馬融.長笛賦》:「惆悵怨懟,窳圔窴 。」唐.李善.注:「窴 ,聲緩也。」 (四)ㄧㄢˇ 「窴赧」:迫窄。《集韻.上聲.產韻》:「窴,窴赧,迫窄也。」 (五)ㄇㄧㄥˊ 「冥」之異體。 (六)ㄇㄧㄥˇ 「冥」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