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穭」之異體。穭字未見載於《說文》,《龍龕手鏡.禾部》云:「穭,音呂,自生稻也。」今考《字彙.禾部》云:「 ,與穭同。」《中文大辭典.禾部》亦引《正字通》謂:「 ,與穭同。」按《正字通.禾部》云:「 ,同 。」字形作「 」而小異者,蓋字書凡從「魯」形多作「 」,如「嚕」作「 」、「櫓」作「 」之類,詳見《異體字例》。又《集韻.上聲.語韻》云:「穭,或從吕。」作「 」,亦因字書從「呂」形者多作「吕」,如「宮」作「 」、「莒」作「 」之類,詳見《異體字例》。然則可知「 」字與「穭」字無別,可以收為其異體無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