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ㄐㄧ 1. 停留、拖延。如:「稽留」、「稽延」。《說文解字.禾部》:「稽,留止也。」南朝梁.簡文帝〈隴西行〉三首之三:「迥山時阻路,絕水亟稽程。」《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聖旨發回原籍,不敢稽留,收拾轎馬和家眷起身。」 2. 積存、囤積。《史記.卷三○.平準書》:「蓄積餘業,以稽市物。」《續資治通鑑.卷四一.宋紀四一.宋仁宗景祐元年》:「水旱則稽伏而不出,須其翔踴以牟厚利。」 3. 卜問。《書經.洪範》:「稽疑,擇建立卜筮人。」漢.王逸〈卜居章句序〉:「稽問神明,決之蓍龜。」 4. 考證、調查。《書經.大禹謨》:「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福惠全書.卷六.錢穀部.催徵》:「填收銀流水號內,以便稽查。」 5. 相合、相同。《禮記.儒行》:「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唐太宗〈頒示禮樂詔〉:「莫不本之人心,稽乎物理。」 6. 計議、議論。《禮記.緇衣》:「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後漢書.卷三○上.蘇竟楊厚列傳.蘇竟》:「世之俗儒末學,醒醉不分,而稽論當世,疑誤視聽。」 7. 計較、責難。《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婦姑不相說,則反脣而相稽。」清.嚴復〈譯《天演論》自序〉:「有以多符空言無裨實政相稽者,則固不佞所不恤也。」 8. 準則、楷模。《老子》第六五章:「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荀子.儒效》:「千舉萬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 9. 姓。如春秋時秦國有稽黃。 (二)ㄑㄧˇ 1. 叩首至地之最敬禮。《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漢.鄭玄.注:「稽首,拜頭至地也。」唐.李商隱〈韓碑〉詩:「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畫臣能為。」 2. 以額觸地之敬禮。《管子.輕重丁》:「稱貸之家皆齊首而稽顙曰:『君之憂萌至於此,請再拜以獻堂下。』」唐.裴鉶〈裴航〉:「盧顥稽顙曰:『兄既得道,如何乞一言而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