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機關發石之武器。《字彙.石部》:「砲,機石也。」《新唐書.卷八四.列傳.李密》:「命護軍將軍田茂廣造雲旝三百具,以機發石,為攻城械,號將軍砲。」《三國演義》第三○回:「候弓箭手射箭時,營內一齊拽動石車,砲石飛空,往上亂打。」
2. 以火藥發射之武器。同「炮」。《水滸傳》第五五回:「即日在於水邊豎起架子,安排施放火砲,攻打寨柵。」《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六回:「這不過演放兩三響已經這樣了。何況砲火連天,親臨大敵呢!」
3. 堪輿風水書之術語。地面隆起名為「墩」,較墩小者為「砲」。《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你看!這是三尖峰。那邊來路遠哩!從浦口山上發脈,一個墩,一個砲;一個墩,一個砲;一個墩,一個砲;彎彎曲曲,骨裡骨碌,一路接著滾了來。」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石部》。
《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一》。
《角川漢和辞典.石部》。
《四聲篇海.石部》。
「」為「砲」之異體。「砲」字始見《龍龕手鑑.石部》:「音雹,石貌也。」《玉篇.石部》:「砲,石也。」《集韻.去聲.效韻》:「砲,機石也。」三者義近可通。
「」字見《四聲篇海.石部》:「疋夘切,石也。又音雹。」《佛教難字字典.石部》、《中華字海.石部》從之。
按:此字從「」,當是「包」之筆勢改易者,書家多為之,是形雖稍異而實同一字,故可收。
《佛教難字字典.石部》。
「」為「砲」之異體。「砲」字始見《龍龕手鑑.石部》,曰:「音雹。砲,石貌也。又疋夘反,石也。」
「」字僅見《佛教難字字典.石部》,以為「砲」之異體。審視「」、「砲」二字形,僅右上之「勹」之短長略有出入耳,當是書寫時筆勢改易者也,則「」字書雖僅一見,然以俗字例之,其為「砲」之異體,當可認定,故可收。
《正字通.石部》。
「」為「砲」之異體。「砲」字始見《龍龕手鑑.石部》:「音雹,『砲』,石貌也。」而《玉篇.石部》:「砲,石也。」《集韻.去聲.效韻》:「砲,機石也。」三者義近可通。
「」字始見《四聲篇海.石部》:「礮石,又軍戰石也。」並未言與「砲」之關係,然《正字通.石部》則曰:「,俗『礮」字。……舊本礮同砲,不知砲、礮俗改作『』,分、砲為二,亦非。」說是。按:「豹」,匹貌切;「包」,薄交切,二字音同,則「」之與「砲」,乃以同音字改易聲符也,故可收。
元刊本《四聲篇海.石部》。
《字彙補.石部》。
「」字始見《四聲篇海.石部》:「匹貌切,礮石也。」(元刊本)而《字彙補.石部》則明曰:「,同『礮』。」按:「礮」為「砲」之異體,「」之與「礮」,恐是因形近傳鈔致訛者也,然字書有據,故可收。
《龍龕手鑑.石部》。
《集韻.去聲.效韻》。
「礮」為「砲」之異體。「砲」字始見《龍龕手鑑.石部》:「音雹,石貌也。」《玉篇.石部》:「砲,石也。」《集韻.去聲.效韻》:「砲,機石也。」三者義近可通。
「礮」字見《廣韻.去聲.效韻》:「礮石,軍戰石也。」《集韻.去聲.效韻》則曰:「『礮砲』,機石也。或從包、從豹。」《類篇.石部》從之,似以「礮」為正字,而「砲」為異體也,故《正字通.石部》:「礮,俗作『砲』。」按:「礮」從駮聲,駮、北角切,為獸名(《說文.馬部》:「駮獸,如馬,倨牙、食虎豹。」),而與「包」之薄交切古音同,則此字乃以同音字改易聲符也。依《集韻》所列,原以「礮」為正字,以「砲」為異體,今則反是,亦為異體,故可收。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