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ㄐㄩ 有石之土山。如:「山砠」。《說文解字.石部》:「岨(砠),石戴土也。」清.段玉裁.注:「《詩》、《爾雅》作『砠』。許作『岨』。」《玉篇.石部》:「砠,土山有石。」《爾雅.釋山》:「土戴石為砠。」晉.郭璞.注:「土山上有石者。」《宋書.卷六七.列傳.謝靈運》:「山匪砠而是岵,川有清而無濁。」 (二)ㄑㄩ 「岨」之異體。 (三)ㄐㄩˇ 「砠 」:山勢參差。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滇遊日記》:「而盤江自橋頭南下,為越州後橫亙山所勒,轉而東流,遂截此山南麓而斷之,故下皆砠 。」亦作「岨峿」。 =>「岨」之異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