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2955B02955B02955B02955B02955B02955
字號B02955正字 - 05 - 10 
說文釋形「砠」《說文》不錄。
注音(一)ㄐㄩ (二)ㄑㄩ (三)ㄐㄩˇ
漢語拼音(一)jū (二)qū (三)jǔ
釋義

()ㄐㄩ

有石之土山。如:「山砠」。《說文解字.石部》:「岨(),石戴土也。」清.段玉裁.注:「《詩》、《爾雅》作『砠』。許作『岨』。」《玉篇.石部》:「砠,土山有石。」《爾雅.釋山》:「土戴石為砠。」晉.郭璞.注:「土山上有石者。」《宋書.卷六七.列傳.謝靈運》:「山匪砠而是岵,川有清而無濁。」

()ㄑㄩ

」之異體。

()ㄐㄩˇ

「砠」:山勢參差。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滇遊日記》:「而盤江自橋頭南下,為越州後橫亙山所勒,轉而東流,遂截此山南麓而斷之,故下皆砠。」亦作「岨峿」。

=>」之異體。

B02955
B02955-005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石部》。


B02955
B02955-001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石部》。


=>」之異體。

注音 (二)ㄐㄩ (一)(1)ㄐㄩ (2)ㄑㄩ
漢語拼音 (二)jū (一)(1)jū (2)qū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

」為「砠」之異體。砠,不見於《說文》,而《玉篇零卷.石部》以其即為《說文解字.山部》之「岨」字,《龍龕手鑑.石部》、《廣韻.平聲.魚韻》,皆以為然。《集韻.平聲.魚韻》則以「岨」為首,或作「砠、」,而《類篇.石部》於「砠、」下云:「千余切,《說文》石戴土,或作。」《康熙字典.補遺.石部》則引《篇海類編》,以同砠,《中文大辭典.石部》亦然。據此,當收為砠之異體。

()

=>」之異體。

B02955
B02955-003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石部.字》。


B02955
B02955-004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石部》。

《四聲篇海.石部》。

《字彙.石部》。


B02955
B02955-002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石部》。


注音 ㄐㄩ
漢語拼音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砠」之異體。砠,為《說文》所未見,《玉篇零卷.石部》「砠」下云:「且居反,《毛詩》『陟彼砠矣』,《傳》曰:『土載石』曰《爾雅》亦云,郭璞曰:『土山上有石者也。』《說文》為岨,字在山部。」是以砠為岨之異體。《龍龕手鏡.石部》:「砠,子魚反,山戴土也,又七魚反,與岨同。」則見「砠」音七魚反,為岨之或體,音子魚反則音義稍異,當另為一字,於《集韻.平聲.魚韻》所見亦然。千魚切以「岨、砠、」並列,後二字為岨之或體,子魚切則獨列「砠」字。至於「」則列於《集韻.平聲.麻韻》,音七邪切,石也,則又另為一字,《類篇.石部》、《四聲篇海.石部》則作「」,仍為「七邪切,石也。」但《正字通.石部》「」下則云:「俗砠字,《六書故》砠同岨,亦作,舊注汎訓石,非。」《中文大辭典.石部》、《漢語大字典.石部》、《中華字海.石部》均依《正字通》收「」為「砠」之異體,今乃據以收錄。

B02955
B02955-006
部首筆畫  - 12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中華字海.石部》。

《重訂直音篇.卷六.石部》。


玉篇零卷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九魚.千余切.頁65
平聲.九魚.子余切.頁65
平聲.九麻.七邪切.頁210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三.山部.頁20.右
彙音寶鑑
卷六.居上平聲.頁501.左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華字海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7: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