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B02933B02933B02933B02933B02933B02933
字號B02933正字 - 04 - 09 
說文釋形「矧」《說文》不錄。
注音ㄕㄣˇ
漢語拼音shěn
釋義

1.  況且。段注本《說文解字.矢部》:「矤(),況詞也。」清.段玉裁.注:「《尙書》多用矤字,俗作矧。」晉.陶淵明〈勸農〉詩六首之四:「相彼賢達,猶勤壟畝;矧伊眾庶,曳裾拱手!」《南史.卷三五.列傳.顧覬之》:「死且不憚,矧伊刑罰;身且不愛,何況妻子。」

2.  亦。清.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九:「矧,猶亦也。《書.康誥》曰:『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言元惡大憝者,亦惟此不孝不友之人。」宋.蘇軾〈聞潮陽吳子野出家〉詩:「四大猶幻塵,衣冠矧外物。」

3.  齒根。通「齗」。《禮記.曲禮上》:「笑不至矧,怒不至詈。」漢.鄭玄.注:「齒本曰矧,大笑則見。」

B02933-006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上聲.軫韻》。


#「」另兼正字。
=>」之異體。

B02933
B02933-009
部首筆畫  - 06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上聲.軫韻.字》引〈史晨奏銘〉。


B02933
B02933-001
部首筆畫  - 02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矢部》。

《字彙補.矢部》。

《中文大辭典.矢部》。


B02933-005
部首筆畫  - 03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矢部》。

《集韻.上聲.軫韻》。

《正字通.矢部》。


#「」另兼正字。

B02933
B02933-004
部首筆畫  - 04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矢部》。

《漢語大字典.矢部》。

《重訂直音篇.卷五.矢部》。


B02933
B02933-002
部首筆畫  - 04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矢部》。

《玉篇.矢部.字》。

《字彙.矢部》。


B02933
B02933-007
部首筆畫  - 05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軫韻.矧字》引〈唐王石浮屠銘〉。


B02933
B02933-008
部首筆畫  - 07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五.矢部》。


B02933-003
部首筆畫  - 04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言部.字》。

《集韻.上聲.軫韻》。

《字彙.言部》。


注音 ㄕㄣˇ
漢語拼音 shěn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矧」之異體。「矧」字見《龍龕手鑑.矢部》,曰:「失忍反。詞也、況也、長也。」

」字亦見《龍龕手鑑.言部》,曰:「式引反。詞也、況也、長也。」《玉篇.言部》並同,且曰:「,或作矧。」《廣韻.上聲.軫韻》、《集韻.上聲.軫韻》從之。

按:「矧」,本作「」,《說文.矢部》:「況詞也。從矢引省聲。從矢,取詞之所之如矢也。」《爾雅.釋言》:「矧,況也。」郝懿行《義疏》:「矧者,之或體也。《說文》云:『,況詞也。從矢引省聲。』今經典通作『矧』,不省。」從矢,「取詞之所之如矢也」,而字作「」,改從言,示詞之所言也。形構有殊,乃取象偏重不同故也,則「矧」、「」為一字之異體有徵,故可收。

隸辨
卷三.上聲.十六軫.頁389.右
金石文字辨異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十六軫.矢忍切.頁352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二.矢部.頁13.左
彙音寶鑑
卷四.巾上上聲.頁325.左
異體字手冊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0: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