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815A02815A02815A02815A02815A02815A02815A02815A02815A02815A02815A02815A02815
字號A02815正字 - 04 - 09 
說文釋形「矜」《說文》大徐本作「矜」,段注本作「矝」。
大徐本:,矛柄也。从矛,今聲。(居陵切,又巨巾切)
段注本:,矛柄也。从矛,聲。(居陵切,又巨巾切)
注音(一)ㄑㄧㄣˊ (二)ㄐㄧㄣ (三)ㄍㄨㄢ
漢語拼音(一)qín (二)jīn (三)guān
釋義

()ㄑㄧㄣˊ

戈或戟之柄。《說文解字.矛部》:「矜,矛柄也。」《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徐樂》:「然起窮巷,奮棘矜。」漢.賈誼〈過秦論〉:「鉏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ㄐㄧㄣ

1. 同情、憐憫。如:「哀矜」。《書經.泰誓上》:「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論語.子張》:「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 憐惜。《書經.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詩:「不謂矜餘力,還來謁大巫。」

3. 自誇、自負。如:「自矜」。《書經.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列傳》:「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守門詣闕,獻書言計,率多空薄,高自矜夸,無經略之大體,咸秕糠之微事。」

4. 敬重、推崇。《孟子.公孫丑下》:「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鐘,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5. 莊重嚴肅。如:「矜持」。《論語.衛靈公》:「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辭隱。」

6. 文飾美化。《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桀愈自賢,矜過善非。」唐.劉知幾《史通.卷八.書事》:「述風俗,則矜夷狄而陋華夏。」

7. 凶險。《詩經.小雅.菀柳》:「曷以靖之,居以凶矜。」

()ㄍㄨㄢ

1. 老而無妻的人。通「鰥」。《詩經.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禦。」《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2. 生病、患病。通「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朕寤寐恫矜,思弭憂釁。」

A02815
A02815-012
部首筆畫  - 08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九畫.矜字》引〈唐吳廣碑〉。


A02815
A02815-008
部首筆畫  - 10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子部.矜字》引〈魏陽平王太妃李氏墓誌〉。


A02815
A02815-016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九畫.矜字》引〈魏顯成嬪墓誌〉。


A02815
A02815-013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九畫.矜字》引〈唐孔宣公碑〉。


A02815
A02815-018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心部》。

《中文大辭典.心部》。


#「C03818」另兼正字。

A02815
A02815-005
部首筆畫  - 09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諄韻》。


#「C05270」另兼正字。

注音 ㄑㄧㄣˊ #ㄑㄧㄣˊ
漢語拼音 qín #qí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矜」之異體。《說文解字.矛部》:「,矛柄也,從矛今聲。」而《集韻.平聲.諄韻》渠巾切下,則以「矜」並列,云:「《說文》矛柄也。或作,通作槿。」蓋矜為木製品,乃衍木,亦見於《類篇.矛部》、《佛教難字字典.矛部》等,後世字典如《康熙字典.木部》亦收錄之,既見諸文獻,自當收錄。


#「C05270」另兼正字。
A02815-001
部首筆畫  - 05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平聲》。


注音 (1)ㄍㄨㄢ (2)ㄐㄧㄣ (3)ㄑㄧㄣˊ
漢語拼音 (1)guān (2)jīn (3)qí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矜」之異體。大徐本《說文解字.矛部》:「,矛柄也,從矛今聲。」段注本《說文解字.矛部》則改為:「,矛柄也,從矛令聲。」段玉裁注云:「各本篆作矜,解云:今聲。今依漢《石經.論語》、〈溧水校官碑〉、〈魏受襌表〉皆作正之。《毛詩》與天、臻、民、旬、填等字韻,讀如鄰古音也。漢韋元成〈戒子孫詩〉始韻心;晉張華〈女史箴〉、潘岳〈哀永逝文〉始入蒸韻。」其實,從令,所見多矣。〈詛楚文〉、《漢隸字源.平聲.蒸韻》、《隸辨.平聲.山韻》、《金石文字辨異.平聲.蒸韻》、《偏類碑別字.子部》、《碑別字新編.九畫》、《敦煌俗字譜.矛部》皆大量出現,《干祿字書.平聲》,以「矜」為正,以「」為通;《龍龕手鏡.矛部》以「矜」為正字,以「」為今字。如今既亦以「矜」為正字,則「」當列為異體。

A02815
A02815-010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五.矛部》。


=>C08608」之異體。

A02815
A02815-004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鏡.矛部》。


#「C08608」另兼正字。

注音 ㄐㄧㄣ #ㄐㄧㄣ
漢語拼音 jīn #jī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矜」之異體。《說文解字.矛部》:「,矛柄也,從矛今聲。」而《龍龕手鏡.矛部》則謂「」與「矜」同,更列「」為「」之俗字。「」亦為《四聲篇海.矛部》所收,謂「巨巾切,矛柄。」未云與「矜、」之關係。《中華字海.矛部》、《重訂直音篇.矛部》及近世字典皆收之,今據以存錄。


#「C08608」另兼正字。
A02815
A02815-014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矛部》。


A02815
A02815-011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五.矛部》。


=>C08608」之異體。

A02815
A02815-017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矛部》。

《漢語大字典.矛部》。


#「C08620」另兼正字。

A02815
A02815-002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矛部.字》。


=>C08608」之異體。

注音 (一)(1)ㄍㄨㄢ (2)ㄐㄧㄣ (3)ㄑㄧㄣˊ (二)ㄐㄧㄣ
漢語拼音 (一)(1)guān (2)jīn (3)qín (二)jī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

」為「矜」之異體。《說文解字.矛部》:「,矛柄也,從矛今聲。」替換聲符之「」,見於《玉篇.矛部》:「,渠巾切,矛柄也;矜,同上。」亦見於《廣韻.平聲.真韻》:「,矛柄也;又鉏耰也,古作矜,巨巾切。」《集韻.平聲.諄韻》以「矜」並列,云:「《說文》矛柄也,或作。」,又見於《類篇.矛部》、《四聲篇海.矛部》、《字彙.矛部》、《正字通.矛部》及近世字典,皆以其為矜之異體,當予以存錄。

()

=>C08608」之異體。

A02815
A02815-003
部首筆畫  - 14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午集拾遺》。


注音 (1)ㄍㄨㄢ (2)ㄐㄧㄣ (3)ㄑㄧㄣˊ
漢語拼音 (1)guān (2)jīn (3)qín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矜」之異體。《說文解字.矛部》云:「,矛柄也,從矛今聲。」而《玉篇.矛部》、《廣韻.平聲.真韻》、《集韻.平聲.諄韻》、《四聲篇海.矛部》、《字彙.矛部》、《正字通.矛部》皆舉從矛堇聲之「」,為矜之異體。按「堇」字從黃省從土,篆體作「」,依字之部件分別隸定則作「」,故《字彙補.午集拾遺》:「,與同,見《說文長箋》。」於是《康熙字典.矛部》、《中文大辭典.矛部》、《漢語大字典.矛部》、《中華字海.矛部》,皆於「」之外,再收「」,故當予存錄。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隸字源
平聲.十六蒸.頁197.左
隸辨
卷一.平聲.二十八山.頁169.右
卷二.平聲.十六蒸.頁276.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平聲.頁9.右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二庚.渠京切.頁233
平聲.十八諄.渠巾切.頁125
平聲.二十一欣.渠巾切.頁132
平聲.十六蒸.居陵切.頁252
去聲.二十二稕.居覲切.頁544
平聲.二十八山.姑頑切.頁155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彙音寶鑑
卷四.巾上平聲.頁321.左
卷二.經上平聲.頁161.左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4: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