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瞪眼直視。如:「瞠目結舌」。宋.陸游〈醉歌〉詩:「醉倒村路兒扶歸,瞠目不識問是誰?」明.胡應麟《詩藪.內編.近體上.五言》:「含闊大於沉深,高、岑瞠乎其後。」
2. 驚視貌。《管子.小問》:「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谿十里,闟然止.瞠然視,援弓將射,引而未敢發也。」宋.洪邁《夷堅丁志.卷七.荊山客邸》:「無所見而出,面色如墨,目瞠口哆,不復能言。」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庚韻》。
「」為「瞠」之異體。《玉篇.目部》瞠,直視也。《集韻.平聲.庚韻》瞠,抽庚切。直視也。或作。《四聲篇海.心部》,丑庚切,直視貌。其後《康熙字典.心部》,引《集韻》說同瞠。《異體字手冊.十六畫》亦收為瞠之或體。
瞠、從目從心,而義無別,實同字也,以為瞠之分化異形,故收為異體字。
《龍龕手鑑.日部》。
「」為「瞠」之異體。音ㄔㄥ。
《龍龕手鑑.日部》:「,俗;正作瞠。」
按:「瞠」訓直視,則當從目為正,作從日者,蓋訛字也。此字但見《龍龕》徵引,其後字書多未見。
《集韻.去聲.映韻》。
《正字通.目部》。
「」為「瞠」之異體。《集韻.去聲.映韻》,定視也,或從堂。《字彙.目部》瞠,抽庚切,音撐。又據《正字通.目部》,俗瞠字。《異體字手冊.十六畫》收為瞠之或體。
瞠,音撐,乃取同音之形旁代之,此於俗字常見。今收「」為「瞠」之異體。
《龍龕手鑑.目部》。
《龍龕手鑑.目部》:「瞠,同。」《類篇.目部》同。《集韻.平聲.庚韻》:「瞠,直視也。或作。」
按:「瞠」從堂聲,「」從棠聲;「堂」、「棠」則皆從尚聲。故「瞠」、「」二字為更易聲符之同音異體字。
《類篇.目部》。
《中文大辭典.目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