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洗手。《說文解字.皿部》:「盥,澡手也。」漢.王充《論衡.譏日》:「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實等也。」
2. 洗滌、梳洗。《禮記.內則》:「子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唐.白居易〈冷泉亭記〉:「眼耳之塵,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
3. 供梳洗用之盛水器皿。北周.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鄭氏墓誌銘〉:「承姑奉盥,訓子停機。」《明史.卷二九八.隱逸列傳.倪瓚》:「為人有潔癖,盥濯不離手。」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皿部》。
「」為「盥」之異體。盥,段注本《說文解字.皿部》:「,澡手也。從水臨皿也。」《龍龕手鑑.皿部》收「盥」二字,注云:「音貫。澡手,洒面、洗足也。」《四聲篇海.水部》「」下云:「音貫。淨也,亦澡手洒也。」《字彙補.水部》「」下說與《四聲篇海》同。《康熙字典.水部》下按云:「即盥字之訛。」《漢語大字典.水部》「」下云:「同盥。」按:當為盥之省,音義與盥同,故當為「盥」之異體字。
《四聲篇海.水部》。
「」為「盥」之異體。盥,段注本《說文解字.皿部》:「,澡手也。從水臨皿也。」《四聲篇海.水部》收「」字,注云:「音貫。淨也。澡手洒也。」《字彙補.水部》「」下云:「同。」(按「」為「盥」之異體)《康熙字典.備考.水部》「」下云:「《五音篇海》同盥。」按:為之累增字,音義與「盥」相同,故「」當為「盥」之異體字。
明嘉靖朝鮮歸真寺本《龍龕手鑑.水部》。
《中文大辭典.水部》。
《重訂直音篇.卷五.水部》。
《字彙補.皿部》。
《漢語大字典.皿部》。
《四聲篇海.皿部》。
《重訂直音篇.卷二.皿部》。
《中華字海.田部》。
《中華字海.皿部》。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譌》。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