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偷取、竊取。亦指以不正當之手段謀取利益。如:「盜版」。《說文解字.皿部》:「盜,私利物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荀子.不苟》:「是姦人將以盜名於晻世者也,險莫大焉。」
2. 竊取或搶奪財物之人。《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老殘遊記》第七回:「若求在上官面上討好,做得烈烈轟轟,有聲有色,則只有依玉公辦法,所謂逼民為盜也。」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人部》。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龍龕手鑑.雜部》。
《字彙補.人部》。
《中文大辭典.人部》。
《康熙字典.厂部》。
《中文大辭典.厂部》。
澤存堂本《玉篇.厂部.字》。
《康熙字典.皿部》。
《漢語大字典.厂部》。
《字彙補.火部》。
「」為「盜」之異體。「盜」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部》:「ㄙ利物也。從皿,、欲也,欲皿為盜。」今楷定通作「盜」(《玉篇.部》)。「」字見《字彙補.火部》曰:「,古盜字,見《金石韻府》。」《古文四聲韻.去聲.號韻》亦收此形作「」,惟更早之形體起源仍未可知。據此,「」為「盜」之異體,可從。
「」為「盜」之異體。「盜」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部》:「ㄙ利物也。從皿,、欲也,欲皿為盜。」今楷定通作「盜」(《玉篇.部》)。「」字見《字彙補.火部》曰:「:《古老子》盜字亦作。」此一字形亦見《古文四聲韻.去聲.號韻》作「」,惟更早之形體起源仍未可知。據此,「」為「盜」之異體,可從。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號韻.盜字》引〈漢景北海碑陰〉。
「盗」為「盜」之異體。盜,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ㄙ利物也,從皿,欲也,欲皿為盜。」盗字見《金石文字辨異.去聲.號韻》引〈漢景北海碑陰〉,云:「督盗賊。按《說文》盜從,碑訛從次,今俗承用之。」盜字本從皿會意,或訛從次,依《異體字例》,凡氵形多作冫,如決作决是,故盗為盜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號韻.盜字》引〈唐碧落碑〉。
《漢語大字典.阜部》。
《中華大字典.阜部》。
《字彙補.戌集拾遺》。
「」為「盜」之異體。盜,段注本《說文解字.部》云:「ㄙ利物也,從皿,欲也,欲皿為盜。」字見《字彙補.阜部》,云:「古文盜字,見《金石韻府》。」盜本從皿,示私利物之義,古文改從阜從戍會意,示禦盜防守之義,故為盜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