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瓦盆腹大而口小。《說文解字.皿部》:「盎,盆也。」《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逢萌》:「乃首戴瓦盎,哭於市。」《聊齋志異.卷一.勞山道士》:「遂各覓盎盂,競飲先釂,惟恐樽盡。」
2. 充滿、盈溢。《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晬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宋.蘇軾〈答李邦直〉詩:「詩詞如醇酒,盎然薰四支。」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皿部》。
《集韻.去聲.宕韻》。
「」為「盎」之異體。盎,《說文解字.皿部》云:「盆也,從皿央聲。」字見《集韻.去聲.宕韻》,云:「於浪切,《說文》:盆也。或從瓦,亦書作。」盎之異體作,見《說文解字.皿部》,盎之本義為盆器,從瓦表示其屬性。、同從瓦央聲,音義皆同,惟部件位置不同,故亦為盎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玉篇.瓦部.字》。
「」為「盎」之異體。《說文解字.皿部》篆作「」,云:「盆也。從皿央聲。烏浪切」。「」,盎或從瓦。
《玉篇.瓦部》收「」,云:「以浪切。器也,亦作盎」。《集韻.去聲.宕韻》、《類篇.瓦部》、《四聲篇海.瓦部》均以「盎」或作「」。《正字通.瓦部》亦收「」同「盎」。今《異體字手冊.十畫》以「」為「盎」之或體。
「」既見於「盎」字之《說文》重文,故當收為異體也。
《龍龕手鑑.瓦部》。
「」為「盎」之異體。盎,《說文解字.皿部》云:「盆也,從皿央聲。」。字見《龍龕手鑑.瓦部》,云:「、,二俗,烏浪反,正作盎,盆也。」盎之本義為盆器,俗添加瓦旁明其屬性,為後起形聲字,故為盎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中國書法大字典.皿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