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或鼻上之暗紅色小瘡。《集韻.平聲.麻韻》:「皻,鼻上皰。」唐.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張員外使君五十二韻之作因其韻增至八十韻通贈二君子〉詩:「驟歌喉易嗄,饒醉鼻成皻。」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麻韻》。
《中文大辭典.皮部》。
「」為「皻」之異體。「皻」字不見於《說文》,《玉篇.肉部》云:「:壯加切,鼻上皰也;本作皻。」《廣韻.平聲.麻韻》曰:「皻:皰鼻。」《集韻.平聲.麻韻》云:「、、、:鼻上皰,或從從肉,亦作。」又《類篇.肉部》謂:「:莊加切,鼻上皰。」謹按:「皻」本為從皮聲之字,《集韻》音「莊加切」,「查」亦音「莊加切」,形聲字每有更易聲符以更適切其音者,故另製從皮查聲之字;而凡從「查」之字,以形似之故,亦或作「査」,故「」皆為「皻」之異體字無疑。
《類篇.皮部》。
《字彙.皮部》。
《重訂直音篇.卷七.皮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為「皻」之異體。「皻」字不見於《說文》,《龍龕手鑑.皮部》云:「皻;側加反,鼻病也。」《廣韻.平聲.麻韻》曰:「皻::鼻病。」《類篇.皮部》:「、:側五切,《博雅》:『皸皵也。』或省。又莊加切,鼻上皰。」謹按:凡從「且」之字,以形近之故,亦或作「旦」,故「」為「皻」之異體字無疑。
《類篇.肉部》。
《龍龕手鏡.肉部》。
《字彙.肉部》。
「」為「皻」之異體。「皻」字不見於《說文》,《龍龕手鑑.皮部》云:「皻:側加反,鼻病也。」又於〈肉部〉曰:「:或作側加反,今作皻,怉鼻也。」《集韻.平聲.麻韻》云:「皻、、、:鼻上皰,或從從肉,亦或作。」《字彙.肉部》曰:「:莊如切,音樝,鼻上皰也。本作皻。」謹按:形聲字之形符,或有以義近義通而更易者,「皻」本從皮聲,「皮」與「肉」義可通,故《集韻》、《字彙》字形或作「」,又從「肉」之偏旁,隸定作「月」,故「」為「皻」之異體字無疑。
《玉篇.肉部.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