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傷、外傷。如:「刀瘡」。《玉篇.疒部》:「瘡,瘡痍也。古作創。」《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列傳》:「傳語匈奴曰:『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於船上。」
2. 皮膚或黏膜上之潰瘍。如:「頭瘡」、「膿瘡」。《黃帝內經.素問.卷二○.五常政大論》:「上商與正商同,其病支廢癰腫瘡瘍,其甘蟲,邪傷肝也。」宋.唐慎微《政和證類本草.卷一一.草部下品》:「五毒草,味酸、平、無毒。根主癰疽惡瘡。」《抱朴子.外篇.擢才》:「乃有播埃塵於白珪,生瘡痏於玉肌。」
3. 比喻痛苦。唐.杜甫〈壯遊〉:「上感九廟焚,下憫萬人瘡。」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宋元以來俗字譜.疒部》引〈目連記〉。
《龍龕手鑑.疒部》。
「」為「瘡」之異體。「瘡」字始見《干祿字書.平聲》,然不載音義 ,而《龍龕手鑑.疒部》則曰:「楚莊反。痍也。」其後字書多從之。
「」字始見《龍龕手鑑.疒部》,以為「瘡」之俗字,《四聲篇海.疒 部》亦曰:「音瘡,義同」。
夫「」字,恐是「瘡」字於傳鈔時省筆而成者也。雖是省筆訛誤之形, 然字書已錄,文獻有據,是為「瘡」之異體,故可收。
《字彙補.疒部》。
「」為「瘡」之異體。「瘡」字始見《干祿字書.平聲》,然音義闕如 ,而《龍龕手鑑.疒部》則曰:「楚莊反。痍也。」其後字書多從之。
「」字始見《龍龕手鑑.疒部》,曰:「或作,音『瘡』。」《四聲篇 海.疒部》從之,則「」、「瘡」僅為同音字耳,然《字彙補.疒部》則曰 :「同瘡。」是以為一字之異體。審視此二字之形構,形聲字之聲符容或可以音同音近 字代之,「倉」與「創」古音同,例可借代,則《字彙補》之說可信,為「瘡」之異體 無疑,故可收。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