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頭瘡。《說文解字.疒部》:「瘍,頭創也。」《左傳.襄公十九年》:「荀偃癉疽,生瘍於頭。」
2. 皮膚或黏膜上之傷口。如:「潰瘍」、「腫瘍」。《周禮.天官.瘍醫》:「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禮記.曲禮上》:「頭有創則沐,身有瘍則浴。」《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晏子入,呼宰人具盥,御者具巾,刷手溫之,發席傅薦,跪請撫瘍。」《晉書.卷一二一.李雄載記》「鹹和八年,雄生瘍於頭,六日死,時年六十一,在位三十年。」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疒部》。
《佩觿.卷中》。
《集韻.平聲.陽韻》。
《增廣字學舉隅.卷四.誤用字》。
《龍龕手鑑.部》。
《玉篇.疒部.字》。
「」為「瘍」之異體。瘍,《說文解字.疒部》:「,頭創也,從疒,昜聲。」《集韻.平聲.陽韻》「」下云:「《說文》頭創也。」「瘍」「」實同一字。依《異體字例》「凡昜形多作」,「瘍」之作「」亦一例也。故「」為「瘍」之異體字。
《字彙補.疒部》。
《中文大辭典.疒部》。
《四聲篇海.疒部》。
「」為「瘍」之異體。音ㄧㄤˊ。
「瘍」之形義見所述。
《集韻.平聲.陽韻》:「,或作。」
按:「瘍」從「昜」聲,「昜」上從日,《集韻》則多作「」,蓋訛字也。故《集韻》之「」即為「瘍」,「」即為「」。
《類篇.疒部》。
「」為「瘍」之異體。瘍,《說文解字.疒部》:「,頭創也。從疒,昜聲。」《類篇.疒部》「瘍痒」三字下注云:「余章切,《說文》頭創也。……或作痒。」《字彙補.疒部》、《康熙字典.疒部》都云「」同「瘍」字。按:「」字從疒,暘聲,瘍、暘都從昜得聲,且中古音相同(《廣韻》與章切),「」當為後起形聲字,為「瘍」之異體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