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679A02679A02679A02679A02679A02679A02679A02679A02679A02679A02679A02679A02679A02679
A02679
字號A02679正字 - 07 - 12 
說文釋形大徐本:,病也。从疒,甬聲。(他貢切)
段注本:,病也。从,甬聲。(他貢切)
注音ㄊㄨㄥˋ
漢語拼音tòng
釋義

1. 病痛、疼。如:「牙痛」、「頭痛」、「肚子痛」。急就篇.部》:「、痛、,病。」唐.顏師古.注:「痛,謂諸痛也。」說文解字.部》:「痛,病也。」韓非子.喻老:「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唐.白居易〈新豐折臂翁〉詩:「至今風雨陰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2. 悲傷、傷悼。如:「哀痛」、「悲痛」。史記.卷五.秦本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儒林外史》第八回:「同三兄悲過深,幾乎發了狂疾。

3. 憐惜、憐愛。宋.晁沖之〈陸元釣寄日注茶〉詩:「爭新鬥試誇擊拂,風俗移人可深痛。」聊齋誌異.卷一○.胭脂:「堂下相遇然含,似有痛惜之詞,而未可言也。」

4. 憎恨。如:「痛恨」。國語.楚語下》:「又能上下說於鬼神,順道其欲惡,使神無怨痛於楚國。」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秦父兄此三人,痛入骨髓。」

5. 極、盡情、澈底。如:「痛罵」、「痛飲」、「痛快」、「痛改前非」。管子.七臣七主:「姦臣痛言人情以驚主。」唐.尹知章.注:「痛,甚極之辭。」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非痛折節,以禮之,天下不」唐.司馬貞.索隱:「案:痛,甚也

6. 姓。如宋代有痛無忌。

A02679
A02679-006
部首筆畫  - 11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痛字》引〈漢武氏石闕銘〉。


注音 ㄊㄨㄥˋ
漢語拼音 tò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痛」之異體。痛,《說文解字.疒部》篆作「」,云:「病也,從疒甬聲。他貢切」。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送韻》「痛」字下引〈漢武梁祠堂畫象〉:「苔之。按:即痛。」又引〈漢武氏石闕銘〉:「士女傷」。《碑別字新編.十二畫》亦引〈漢武氏石闕銘〉作「」。

從「甬」之字,版刻習慣或作「」,故「」、「」皆與「痛」字無別,今收此「」字為「痛」之異體。

A02679
A02679-005
部首筆畫 广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痛字》引〈魏鉅平縣侯元欽神銘〉。


注音 ㄊㄨㄥˋ
漢語拼音 tò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痛」之異體。痛,《說文解字.疒部》篆作「」,云:「病也,從疒甬聲。他貢切」。今楷體作「痛」。

《偏類碑別字.疒部》引〈魏鉅平縣侯元欽神銘〉、《碑別字新編.十二畫》引〈魏鉅平縣元欽神銘〉「痛」下作「」。《佛教難字字典.疒部》亦收「」為「痛」字。既有所本,故收「」為「痛」字之異體。

A02679
A02679-012
部首筆畫 广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痛字》引〈魏魏靈藏造象記〉。


A02679
A02679-007
部首筆畫 广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痛字》引〈魏太監孟元華墓誌〉。


注音 ㄊㄨㄥˋ
漢語拼音 tò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痛」之異體。痛,《說文解字.疒部》篆作「」,云:「病也,從疒甬聲。他貢切」。

」之字形,見於《碑別字新編.十二畫》「痛」字下引〈魏太監孟元華墓誌〉作「」。《偏類碑別字.疒部》引「痛」之字形,或作「」、「」。可知「」亦當從碑體形變而來。今收為「痛」之異體。

A02679
A02679-003
部首筆畫 广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送韻.痛字》引〈北魏魏靈藏造像記〉。


注音 ㄊㄨㄥˋ
漢語拼音 tò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痛」之異體。痛,《說文解字.疒部》篆作「」,云:「病也,從疒甬聲。他貢切」。

」字上形作「」;當為「痛」之省形。《漢簡文字類編.疒部》引〈居圖三八0〉作「」。又《漢隸字源.去聲.送韻》引〈北軍中侯郭仲奇碑〉收「」均變形從「广」。《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送韻》引〈北魏魏靈藏造像記〉:「生銜道慕之。按:為痛」。《偏類碑別字.疒部》引〈魏汶山侯吐谷渾璣墓誌〉作「」。《碑別字新編.十二畫》亦引此同。《佛教難字字典.疒部》收錄「」。既有所本,故以「」為「痛」之異體。

A02679
A02679-019
部首筆畫  - 06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痛字》引〈隋寇熾妻姜敬親墓誌〉。


A02679
A02679-020
部首筆畫  - 06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去聲.送韻》。


A02679
A02679-013
部首筆畫  - 07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痛字》引〈魏廣州長史寇君夫人姜氏墓誌〉。


A02679
A02679-001
部首筆畫  - 07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部.字》。


注音 ㄊㄨㄥˋ
漢語拼音 tò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痛」之異體。痛,《說文解字.疒部》篆作「」,云:「病也,從疒甬聲。他貢切」。今楷體作「痛」。

「痛」字作「」之形,由於「甬」字俗體作「」。今見《龍龕手鏡.疒部》、《龍龕手鑑.疒部》、《玉篇.疒部》、《四聲篇海.疒部》、《正字通.疒部》、《字彙補.疒部》皆以傷痛之「痛」作「」形。字書所錄如:等,從「」之形,皆從「甬」之異體,「」為「痛」之同字異形。

A02679
A02679-014
部首筆畫  - 07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痛字》引〈隋寇奉叔墓誌〉。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痛字》引〈隋寇遵考墓誌〉。


A02679
A02679-018
部首筆畫  - 08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痛字》引〈魏李遵墓誌〉。


A02679
A02679-021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部》。


A02679
A02679-016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痛字》引〈漢許阿瞿畫象碑〉。


A02679
A02679-004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部.痛字》引〈魏武昌王妃吐谷渾氏墓誌〉。


注音 ㄊㄨㄥˋ
漢語拼音 tò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痛」之異體。痛,《說文解字.疒部》篆作「」,云:「病也,從疒甬聲。他貢切」。

」之字形,見《偏類碑別字.疒部》引〈魏武昌王妃吐谷渾氏墓誌〉作「」。另《碑別字新編.十二畫》「痛」字下收「」,引與此同。《佛教難字字典.疒部》亦於「痛」字下收錄「」今《中華字海.疒部》「」注云:「同痛。字見〈魏武昌王妃吐谷渾氏墓志〉」。

「痛」有異體「」,碑刻將下形「心」,變為「」而成「」形。既同「痛」字,故收為「痛」字之異體。

A02679
A02679-002
部首筆畫  - 11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送韻.字》引〈武榮碑〉。


注音 ㄊㄨㄥˋ
漢語拼音 tòng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痛」之異體。痛,《說文解字.疒部》篆作「」,云:「病也,從疒甬聲。他貢切」。

」之字形,見於《漢隸字源.去聲.送韻》〈故民吳仲山碑〉引「」、〈堂邑令費鳳碑〉引「」。皆於痛字下加心之形符。《隸辨.去聲.送韻》並引〈武榮碑〉、〈費鳳碑〉、〈吳仲山碑〉、〈李翊夫人碑〉:「痛,皆作」。《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送韻》所引碑文亦同,云:「即痛字」。《碑別字新編.十二畫》引〈漢武榮碑〉收「」字。《佛教難字字典.疒部》亦收「」字。

或因病所感之痛,或悲痛、怨恨之痛,皆與心關聯,故合「痛」「心」二形為「」字,音義同「痛」,實即「痛」之異體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簡文字類編
漢隸字源
去聲.一送.頁341.左
隸辨
卷四.去聲.一送.頁478.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一送.他貢切.頁461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彙音寶鑑
卷二.公上去聲.頁132.右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