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險惡、令人害怕。《說文解字.甶部》:「畏,惡也。」《莊子.達生》:「夫畏塗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唐.李白〈蜀道難〉:「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2. 恐懼、害怕。如:「人言可畏」。《易經.震卦》:「《象曰》:雖凶無咎,畏鄰戒也。」《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3. 敬服。《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漢書.卷三四.韓彭英盧吳傳.黥布》:「布善用兵,民素畏之。」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去聲.未韻》。
《佛教難字字典.田部》。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重訂直音篇.卷三.田部》。
《類篇.部》。
《碑別字新編.九畫.畏字》引〈隋陳叔榮墓誌〉。
《字彙補.田部》。
「」為「畏」之異體。畏,《說文解字.部》作「」,云:「惡也。從由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古文省。」「」形乃「畏」之訛變,見於《字彙補.田部》,云:「,與畏同。《洞靈真經》:刑之而不。」故應收為「畏」之異體。
《敦煌俗字譜.田部.畏字》引〈中28.242.上4〉。
《玉篇.部.畏字》。
《正字通.田部》。
「」為「畏」之異體。畏,大徐本《說文解字.部》作「」,云:「惡也。從由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古文省。」「」形乃由古文「」訛變而成,此形見於《正字通.田部》,然而《正字通》云:「,篆文畏字之訛。本從下從反爪。」蓋非。
《四聲篇海.爪部》。
《中華字海.田部》。
《漢隸字源.去聲.未韻.畏字》引〈高陽令楊著碑〉。
《碑別字新編.九畫.畏字》引〈齊徐徹墓誌〉。
《漢隸字源.去聲.未韻.畏字》引〈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俗書刊誤.卷一.平聲.灰韻》。
「」為「畏」之異體。畏,大徐本《說文解字.部》作「」,云:「惡也。從由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古文省。」「畏」字既從「鬼頭」,本當從「」而非從「田」,故《俗書刊誤.卷一.灰韻》云:「,俗作畏,非。」今既以「畏」為正體,「」形遂為異體。
《康熙字典.田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