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陳述、說明。如:「申訴」。楚辭.屈原.九章.抽思:「道卓遠而日忘兮,願自申而不得。」 ❷舒展。通「伸」。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乃安得鼓口舌,申顏眉,預前論議是非國家之事也。」文選.曹植.洛神賦:「申禮防以自持。」
❶地支的第九位。 ❷時辰名。約當下午三時至五時。 ❸國名。故址約於今河南省南陽縣北方。 ❹姓。如戰國時韓有申不害。
再、重複。文選.陸機.辯亡論:「而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節儉。」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十七.安帝義熙六年:「卿且申一戰,死復何晚!」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田部.申字》引〈隋阮景暉造象記〉。
《中華字海.丨部》。
《字彙.又部》。
《正字通.又部》。
《字彙補.又部》。
「」為「申」之異體。申,《說文解字.申部》作「」,云:「神也,七月陰氣成體自申束。從曰自持也。」隸變作「申」。今考《字彙補.又部》引《說文》云:「,本字。」《康熙字典.又部》亦引《說文》謂:「,申本字。」《中華字海.又部》則引《說文長箋》謂「」同「申」。《中文大辭典.又部》則引《中華大字典》云:「,同。」按《說文解字.又部》云:「,伸也,從又聲。,古文申。」《字彙.又部》則云:「,古文申字。」《正字通.又部》據《說文》以為其說有誤,《正字通》所言為是。唯以「」、「」為「申」字雖則為誤,然以字書有據,故亦可收為「申」字之異體。
「」為「申」之異體。申,《說文解字.申部》作「」,云:「神也,七月陰氣成體自申束。從曰自持也。」隸變作「申」。今考《字彙.又部》云:「,古文申字。」《康熙字典.又部》亦引《玉篇》謂「,古文申字。」而《正字通.又部》云:「,舊註古文申字。按《說文》別為部。申,古文篆作,籀文篆作,石鼓文與籀同,未有從又作者。《說文》在又部,引也。從又聲。,古文。非即古文申,甚明。,古借十二支之申,義通申酉之申,不宜混作。舊本以為古文申,訛作,並非。」可知以「」為「申」之古文,蓋訛也。唯以字書有據,故仍可收「」字為「申」字之異體。
《說文.申部》。
「」為「申」之異體。申,《說文解字.申部》作「」,云:「神也,七月陰氣成體自申束。從曰自持也。,古文申,,籀文申。」隸變作「申」。而籀文「」字則隸變作「」,故《四聲篇海.申部》、《字彙補.彐部》皆謂「」為「籀文申」。然則「」字可以收為「申」字之異體無訛。
《玉篇.申部.申字》。
《俗書刊誤.卷七.略記字始》。
《重訂直音篇.卷五.日部》。
《玉篇.又部.字》。
《四聲篇海.又部》。
《字彙補.田部》。
「」為「申」之異體。申,《說文解字.申部》作「」,云:「神也,七月陰氣成體自申束。從曰自持。……,古文申。」「」形首見於《字彙補.田部》云:「,式神切,音伸,申也,重也。見《談薈》。」今考《康熙字典.田部》引《玉篇》云:「,古文申。」《中文大辭典.田部》則引《集韻》云:「,申之古字。」按《說文》「申」字古文作「」,而《玉篇.申部》云:「,古文申。」《集韻.平聲.真韻》云:「申,古作。」「」、「」二形當皆「」字之隸變者也;至於「」字又係「」字之變體也。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為「申」之異體。
《隸辨.卷六.偏旁.字》。
「」為「申」之異體。申,《說文解字.申部》作「」,云:「神也,七月陰氣成體自申束,從曰自持。」按《隸變.卷六.偏旁》云:「,申,與《說文》同。從自持,變作申。經典相承用此字。」《隸變.平聲.真韻》云:「申按《說文》作,從自持。音掬。隸變作申。」《字鑑.平聲.真韻》亦云:「申,《說文》作,從,音掬,今文作申。」可知「」字乃逕依篆文楷定者也。今以申為正字,故可收「」字為其異體。
「」為「申」之異體。申,《說文解字.申部》作「」,云:「神也,七月陰氣成體自申束。從曰自持。……,古文申。」隸變作申。「」形首見於《玉篇.申部》,云:「,古文申。」《四聲篇海.申部》、《字彙補.部》亦皆以「」為「申」之古文。今考《集韻.平聲.真韻》云:「申,古作。」《四聲篇海.申部》云:「申,式神切……,二,音申,古文。」「」、「」二字當係《說文》古文「」字之隸定,而「」字又當「」字之變體也,故《玉篇》逕以「」為「申」之古文。其後「」字又變而作「」,故《字彙補》定「」為「申」,《康熙字典.田部》則云:「,古文申。」然則「」字可以收為「申」字之異體。
《重訂直音篇.卷七.申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