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甕」為「瓮」之異體。瓮,《說文解字.瓦部》:「,罌也。從瓦、公聲。」《玉篇.瓦部》收「甕」字,注云同「瓮」。《廣韻.去聲.送韻》「甕」下亦云同「瓮」字。《集韻.去聲.送韻》「瓮甕」下云:「烏貢切。《說文》罌也。亦從雍。」《類篇.瓦部》「瓮甕」下說同《集韻》。按:依據《說文》,「罋」之本義為「汲缾」,音與「瓮」同而義近,「罋」之異體作「甕」,後代字書則以「瓮甕」為一字之異體;今既定「瓮」為正字,故「甕」當為「瓮」之異體字。 #「甕」另兼正字。 (二) =>「罋」之異體。 #「甕」另兼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