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璵璠」:
(1) 美玉、寶玉。大徐本《說文解字.玉部.新附》:「璵,璵璠也。」《玉篇.玉部》:「璵,璵璠,美玉皃(貌)。」漢.桓寬《鹽鐵論.晁錯》:「夫以璵璠之玼而棄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眾,則天下無美寶信士也。」唐.李白〈贈別從甥高五〉詩:「魚目高太山,不如一璵璠。」
(2) 比喻美好之品德或人物。三國魏.曹植〈贈徐幹詩〉:「亮懷璵璠美,積久德逾宣。」唐.杜甫〈貽華陽柳少府〉詩:「吾衰臥江漢,但愧識璵璠。」
〔關鍵文獻〕
原異體字表所收字形作:「」。
《字彙補.玉部》。
《集韻.平聲.魚韻》。
《康熙字典.玉部》。
《中文大辭典.玉部》。
漢字結構之部件或可易位成異體,他如「峰」之作「峯」、「秋」之作「秌」等。
《漢隸字源.平聲.魚韻.璵字》引〈楊統碑〉。
「」為「璵」之異體。「璵」之篆文作「」,大徐本《說文解字.玉部.新附》:「璵璠也。從玉與聲。」
「」字見《漢隸字源.平聲.魚韻》引〈楊統碑〉,《隸辨.平聲.魚韻》引《隸釋》云:「『』即『璵』字。」
按:「璵」與「」,或形近而誤書,不然,審之形構,「璵」從玉與聲,「」從玉輿聲。考「與」者余呂切,「輿」者以諸切,二字音同,則「璵」之作「」,乃為以同音字改易聲符者也,其為異體信然,故可收。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