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音)ㄆㄚˊ 「琵琶」: (1) 樂器名。大徐本《說文解字.琴部.新附》:「琵,琵琶,樂器。」亦作「鼙婆」、「枇杷」。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不因這一曲琵琶成佳配,淚似杷推嶮添滿潯陽半江水。」《金瓶梅》第四四回:「當下四個喝的,李桂姐彈琵琶,吳銀兒彈箏,韓玉釧撥阮,董嬌兒打著緊急鼓子,一遞一個唱十段錦﹑二十八半截兒。」 (2) 彈奏琵琶的指法。亦作「枇杷」。《集韻.平聲.脂韻》:「琶,《釋名》:『琵琶,樂器。胡中馬上所鼓,推手為琵,卻手為琶,因以為名。』」《太平廣記.卷二○五.漢中王瑀》:「漢中王瑀見康崑崙彈琵琶,云:『琵聲多,琶聲少。亦未可彈五十四絃大絃也。自下而上謂之琵。自上而下謂之琶。』」《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怎的推手向外為琵,合手向內為琶;怎的為挑,為弄,為勾,為撥:一一指使的他眼耳手口隨了一個心,不曾一刻少閒。」 (二).ㄆㄚ,ㄆㄚˊ之語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