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一說單峰駝。《爾雅.釋畜》「犦牛。」晉.郭璞.注:「即犎牛也。領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許,狀如橐駝,肉鞍一邊,健行者日三百餘里,今交州合浦徐聞縣出此牛。」《宋史.卷四九六.蠻夷列傳四.西南諸夷》:「太平興國三年,首領馬令膜等十四人以名馬、犎牛、虎豹皮、麝臍來貢。」清.龔自珍〈論京北可居狀〉:「縱可四百丈,橫四之一,可以牧牛、羊、犎牛。」
〔關鍵文獻〕
《正字通.牛部》。
《漢語大字典.牛部》。
《集韻.平聲.鍾韻》。
「」為「犎」之異體。犎字未載見於《說文》,《龍龕手鑑.牛部》云:「犎,音封,野牛也。」今考《集韻.平聲.鍾韻》云:「犎,或從夆。」《重訂直音篇.牛部》亦云:「,同犎。」而《正字通.牛部》則云:「,按犎作,因聲近而訛。」按古音「封」、「夆」『東』『冬』異部而相近也。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犎」字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