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
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
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A02478
A02478A02478A02478A02478
字號A02478正字 - 13 - 17 
說文釋形,垣蔽也。从A00651,爿聲。,籀文从二禾。,籀文亦从二來。(才良切)
注音ㄑㄧㄤˊ
漢語拼音qiáng
釋義

1.   用磚、石等砌成,可作間隔或屏障之建築。如:「宮牆」、「城牆」、「圍牆」。《說文解字.嗇部》:「牆,垣蔽也。」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也。」宋.張先青門引.乍暖還輕冷詞:「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

2.   築牆。《韓非子.十過》:「臣聞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垣皆以荻蒿楛楚牆之。」

3.   泛指由人或物組成如牆者。如:「人牆」、「電視牆」。

A02478
A02478-008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精嚴新集大藏音.土部》。

《歷代書法字彙.爿部》。


注音 ㄑㄧㄤˊ
漢語拼音 qiáng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牆」之異體。「牆」,《說文解字.嗇部》云:「,垣蔽也,從嗇爿聲。」隸變作「牆」。《干祿字書.平聲》曰:「、牆:並上俗中通下正。」《精嚴新集大藏音.土部》云:「:上正,墻同。」《歷代書法字彙.爿部》「牆」下引〈唐.歐陽詢.虞恭公墓誌銘〉作「」。謹按:「牆」本從嗇爿聲為形聲字,亦或從土嗇會意作「墻」,易形聲字為會意字,易形聲字為會意字;凡從「嗇」之字,又以體勢之小異,或寫作「」,故「」可收為「牆」之異體字。

A02478
A02478-039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土部》引〈嶺南逸事〉。


A02478
A02478-045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一.土部》。


A02478
A02478-038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土部》引〈三國志平話〉。

《歷代書法字彙.爿部》。


A02478
A02478-036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平聲》。


A02478
A02478-044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一.土部》。


A02478
A02478-021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爿部.牆字》引〈梁惠光和尚塔記〉。


A02478-001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土部》。


注音 ㄑㄧㄤˊ
漢語拼音 qiáng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墻」為「牆」之異體。「牆」,《說文解字.嗇部》云:「,垣蔽也。從爿聲。」隸變作「牆」。《干祿字書.平聲》曰:「、牆:上俗中通下正。」《龍龕手鑑.土部》云:「,俗全羊反,正作牆。」自《廣韻》以降,韻書、字書多於「牆」下收「墻」為異體,故「墻」為「牆」之異體字無疑。

A02478
A02478-030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牆字》引〈隋贙碑〉。


A02478
A02478-042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爿部》。

《歷代書法字彙.爿部》。

《重訂直音篇.卷一.土部》。


A02478
A02478-024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牆字》引〈魏元範妻鄭令妃墓誌〉。


A02478
A02478-013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六書正.平聲.陽韻》。

《宋元以來俗字譜.土部》引〈嬌紅記〉。


A02478
A02478-026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牆字》引〈齊房周墓誌〉。


A02478
A02478-040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加畫者》。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


A02478
A02478-041
部首筆畫  - 16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


A02478
A02478-047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中文大辭典.部》。

 

A02478
A02478-009
部首筆畫 广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爿部.牆字》引〈漢史晨後碑〉。

《中文大辭典.广部》。


A02478
A02478-016
部首筆畫 广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陽韻.牆字》引〈史晨饗孔廟後碑〉。

《字彙補.广部》。

《中華字海.广部》。


A02478
A02478-012
部首筆畫 广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陽韻.牆字》引〈漢武班碑〉。


A02478
A02478-029
部首筆畫 广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爿部.牆字》引〈漢武斑碑〉。


A02478
A02478-028
部首筆畫 广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爿部.牆字》引〈漢曹全碑〉。


A02478-004
部首筆畫 广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嗇部.字》。

《廣韻.平聲.陽韻》。


#「」另兼正字。

注音 ㄑㄧㄤˊ #ㄑㄧㄤˊ
漢語拼音 qiáng #qiáng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廧」本為正字,不見於《說文》。《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云:「狄人伐廧咎如。」〈杜預注〉:「廧咎如,赤狄之別種。」

「廧」亦用為「牆」之異體。「牆」,《說文解字.嗇部》云:「,垣蔽也,從爿聲。」「廧」、「牆」二者本音同義異,然《玉篇.嗇部》及《廣韻.平聲.陽韻》並謂「廧」同「牆」。《隸辨.平聲.陽韻》於「」下曰:「〈曹全碑〉:『戢治屋。』按:與牆同。《書.五子之歌》:『峻宇彫牆。』《古文尚書》作『』,《詩.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釋文》云:「牆本或作。』《左傳》:『狄人伐廧咎如。』《穀梁傳》作『牆』,《漢書.鄒陽傳》:『牽帷廧之制。』《文選》作『牆』。」二字自漢以降已經混用,故「廧」又可用為「牆」之異體字。


#「」另兼正字。
A02478
A02478-014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陽韻.牆字》。


A02478
A02478-031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五經文字.爿部》。

《異體字手冊.十四畫》。


A02478
A02478-035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平聲》。


A02478
A02478-027
部首筆畫  - 12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牆字》引〈齊暴誕墓誌〉。


A02478
A02478-006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牆字》引〈隋吳嚴墓誌〉。


注音 ㄑㄧㄤˊ
漢語拼音 qiáng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牆」之異體。「牆」,《說文解字.嗇部》曰:「,垣蔽也,從爿聲。」隸變作「牆」。《干祿字書.平聲》云:「、牆:並上俗中通下正。」《五經文字.爿部》曰:「牆、:上《說文》,下《石經》。」《碑別字新編.十七畫》「牆」下引〈隋吳嚴墓誌〉作「」。謹按:凡從「嗇」之字,亦或作「」,故「」可收為「牆」之異體字。

A02478
A02478-011-1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陽韻.牆字》引〈樊毅脩華嶽碑〉。


A02478
A02478-019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爿部.牆字》引〈魏吳郡王蕭正表墓誌銘〉。


A02478
A02478-022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爿部.牆字》引〈偽周明威將軍王逢墓誌〉。


A02478
A02478-043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爿部.牆字》引〈唐張伽墓誌〉

《古文四聲韻.平聲.陽韻》。


A02478
A02478-034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牆字》引〈唐曲阜文宣王新門記〉。


A02478
A02478-018
部首筆畫  - 14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陽韻.牆字》引〈唐改修吳延陵季子廟記〉。


A02478
A02478-002
部首筆畫  - 15 - 19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爿部》。


注音 ㄑㄧㄤˊ
漢語拼音 qiáng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牆」之異體。「牆」,《說文解字.嗇部》云:「,垣蔽也,從爿聲。」直接由篆文隸變作「」,隸定作「牆」。《集韻.平聲.陽韻》曰:「、墻,慈良切。《說文》:『垣蔽也。』籀作,或作墻。」《類篇.部》則於「、牆」下云:「籀作、牆。」《字彙.爿部》曰:「;牆本字。」其說是也。今既以「牆」為正字,「」遂用為「牆」之異體字矣。

A02478
A02478-046-1
部首筆畫  - 17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陽韻》。

《重訂直音篇.卷七.爿部》。


A02478
A02478-007
部首筆畫  - 18 - 22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嗇部.字》。

《四聲篇海.嗇部》。


注音 ㄑㄧㄤˊ
漢語拼音 qiáng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牆」之異體。「牆」,《說文解字.嗇部》云:「,垣蔽也,從爿聲。才良切。,籀文從二禾;,籀文亦從二來。」篆文隸變為「牆」,二籀文隸變為「」、「」。《玉篇.嗇部》、《四聲篇海.嗇部》諸書皆承《說文》以「」為「牆」之籀文。故「」為「牆」之異體字無疑。

A02478
A02478-046
部首筆畫  - 19 - 23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七.爿部》。


A02478
A02478-037
部首筆畫  - 23 - 27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陽韻》。


A02478
A02478-003
部首筆畫  - 24 - 28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嗇部.字》。


注音 ㄑㄧㄤˊ
漢語拼音 qiáng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牆」之異體。「牆」,《說文解字.嗇部》篆體作「」,別出籀文作「」、「」。《玉篇.嗇部》云:「牆:疾將切,牆且也,庸也;,同上;,籀文;,古文。」《類篇.部》曰:「、牆:慈良切,《說文》:『垣蔽也。』籀作、牆。」「」本為「牆」之籀文,隸變作「」,亦或作「」,故「」為「牆」之異體字無疑。

A02478
A02478-033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牆字》引〈唐劉通墓誌〉。


A02478
A02478-017
部首筆畫  - 11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陽韻.牆字》引〈唐段褒公神道碑〉。

《佛教難字字典.爿部》。


A02478
A02478-020
部首筆畫  - 13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爿部.牆字》引〈唐段志玄碑〉。


A02478
A02478-025
部首筆畫  - 17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牆字》引〈魏公孫略墓誌〉。


A02478
A02478-015
部首筆畫  - 09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平聲.陽韻.牆字》引〈韓脩孔廟碑〉。


A02478
A02478-005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陽韻》引〈漢孟郁修堯廟碑〉。


注音 ㄑㄧㄤˊ
漢語拼音 qiáng
研訂者 王初慶
內容

」為「牆」之異體。「牆」,《說文解字.嗇部》云:「,垣蔽也,從爿聲。」隸變作「牆」。《漢隸字源.平聲.陽韻》引〈孟郁修堯廟碑〉作「」,謂「」字「義作牆」。《金石文字辨異.平聲.陽韻》引〈漢孟郁修堯廟碑〉則曰:「按即牆。」《干祿字書.平聲.陽韻》云:「墻、、牆:並上俗中通下正。」謹按:「牆」本從「爿」聲,以「爿」隸變或作「」、「」,遂又訛為「疒」矣;又《五經文字.爿部》曰:「牆、:上《說文》,下《石經》。」是「嗇」又或隸變作「」,故「」可收為「牆」之異體字。

A02478
A02478-023
部首筆畫  - 10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七畫.牆字》引〈魏元徽墓誌〉。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隸字源
平聲.十陽.頁165.左
平聲.十陽.頁166.右
隸辨
卷二.平聲.十陽.頁235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平聲.頁8.右
五經文字
爿部.頁9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陽.慈良切.頁213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二.平聲.十陽.頁34.右
六書正譌
平聲.七陽唐韻.頁55.右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二.a00651-001部.頁15.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頁216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四.姜下平聲.頁351.左
卷四.姜下平聲.頁351.左
檢字表.爿部.頁317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十三陽.頁109.右
卷二.平聲.十三陽.頁109.右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