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物名。哺乳綱食肉目。頭大,四肢粗短,力氣大。用腳掌走路,能攀登樹木。全身覆濃毛,有冬眠習慣,而以肉食為主,多產於寒帶。《說文解字.熊部》:「熊,獸似豕,山居冬蟄。」《詩經.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漢.張衡〈西京賦〉:「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
2. 姓。如清代有熊成基。
〔關鍵文獻〕
《異體字手冊.十四畫》。
◎「」,今標準字體作「」。
《敦煌俗字譜.火部.熊字》引〈中16.109.上-5〉。
「」為「熊」之異體。
「熊」之形義見「」條所述。
《敦煌俗字譜.火部.熊字》引〈中16.109.上5〉:「熊」俗作「」。《宋元以來俗字譜.火部》「熊」字,〈太平樂府〉作「」。
按:「熊」之作「」,蓋俗書也。
《敦煌俗字譜.火部.熊字》引〈中102.1026.上-3〉。
《中華字海.灬部》。
《隸辨.平聲.東韻.字》引〈韓勑碑陰〉。
《漢隸字源.平聲.東韻.熊字》引〈魏受禪表〉。
《漢隸字源.平聲.東韻.熊字》引〈綏民校尉熊君碑〉。
《字學三正.體製上.古文異體》。
《龍龕手鑑.犬部》。
「」為「熊」之異體。熊,段注本《說文解字.熊部》云:「熊獸,似豕,山凥冬蟄,從能炎省聲。」見《龍龕手鑑.犬部》,云:「俗、音雄,正作熊。」又《集韻.平聲.東韻》云:「熊,或作。」按熊俗或從犬,示其鳥獸類,則為熊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字彙.豕部》。
「」為「熊」之異體。熊,段注本《說文解字.熊部》云:「熊獸,似豕,山凥冬蟄,從能炎省聲。」見《字彙.豕部》,云:「,胡弓切,音雄,豕特也。亦作熊。」又《正字通.豕部》云:「舊註音雄,豕特也,亦作熊。按《六書本義》熊註:猛獸,似豕,山居冬蟄,從能炎省諧音,作、,非。據此說熊俗作,舊註溷熊,誤。」則為熊之訛字,以其似豕,故或從豕,《異體字字典》可收。
《字彙.黃部》。
「」為「熊」之異體。熊,段注本《說文解字.熊部》云:「熊獸,似豕,山凥冬蟄,從能炎省聲。」見《字彙.黃部》,云:「,古文熊字。」又《正字通.黃部》云:「舊註古文熊字。按《集韻》熊或作、、,《正韻牋.一東》逸字引《山海經》目棗山獸名,或曰熊,皆不足信。俗沿《左傳》黃能入寢,能即熊,合黃能二字為,實非古文也。」據此則為熊之訛字,《異體字字典》可收。
《類篇.熊部》。
《中華字海.黃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