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指示代名詞,之、彼、這裡。如:「心不在焉」。論語.衛靈公:「眾好之,必察焉。」 ❷疑問代名詞。列子.湯問:「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豈、如何。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論語.先進:「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且夫齊楚之事又焉足道邪!」 相當於「於」。孟子.盡心上:「人莫大焉亡親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承接上文,以表示後果。相當於「乃」、「就」。墨子.兼愛上:「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❶語氣詞,置句末: 表示肯定。相當於「也」、「矣」。唐.柳宗元.封建論:「夫假物者必爭,爭而不已,必就其能斷曲直者而聽命焉。」 表示疑問。相當於「耶」、「呢」。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傳:「及夏之時,有卞隨、務光者,此何以稱焉?」 表示感嘆。相當於「啊」。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椁,又何戚焉!」 ❷表示狀態,用於形容詞或副詞詞尾。相當於「然」、「樣子」。如:「與我心有戚戚焉。」書經.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