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390A02390A02390
字號A02390正字 - 04 - 08 
說文釋形,火光上也。从重火。凡炎之屬皆从炎。(于廉切)
注音(一)ㄧㄢˊ (二)ㄧㄢˋ
漢語拼音(一)yán (二)yàn
釋義

(一)ˊ

1.  火光向上升騰。說文解字.炎部:「炎,火光上也。」書經.洪範:「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孔穎達.正義引三國魏.王肅曰:「火之性,炎盛而升上。」

2.  焚燒。書經.:「火炎岡,玉石俱焚。」後漢書.卷三.孝章帝紀》:「去秋雨澤不適,今時復旱,如炎如焚。」晉書.卷八七.列傳.涼武昭王李玄盛》:「飛塵以蔽日,大火炎其燎原。」

3.  酷熱、極熱。東周戰國.屈原九章.悲回風〉:「觀炎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三國魏.曹植〈離繳雁賦〉:「遠玄冬於南裔兮,避炎夏於朔方。」唐.柳宗元〈籠鷹詞〉:「炎風溽暑忽然至,羽翼脫落自摧藏。」《三國演義》第八八回:「時值五月,天氣炎熱,南方之地,分外炎,軍馬衣甲,皆穿不得。」

4.  喻具較高之權勢者。唐.柳宗元〈宋清傳〉:「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宋.蕭注〈與李泰伯書〉:「心銘足下之道,故發此書以聞;非今之趨炎附勢輩,聞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

5.  炎帝,即上古傳說中之神農氏,與黃帝合稱「炎黃」。呂氏春秋.卷七.蕩兵:「兵所自來者久矣,黃、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固次作難矣,五帝固相與爭矣。」漢書.卷三三.魏豹田儋韓王信傳.贊:「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

6.  得病時引起發熱、紅腫、化膿、疼痛之症狀。如:「發炎」、「肺炎」、「盲腸炎」。

(二)ˋ

火焰,通「焰」。漢.張衡〈西京賦〉:「光炎燭天庭,震海浦。」後漢書.卷二一.任李萬劉耿列傳.任光:「世祖遂與光等投堂陽界,使騎各持火,彌滿澤中,光炎燭天地,舉城莫不震驚惶,其夜即降。」

A02390
A02390-002
部首筆畫  - 02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火部》引〈金瓶梅〉等。

《漢語大字典.火部》。


A02390
A02390-004
部首筆畫  - 03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八畫.炎字》引〈齊比丘尼慧造象〉。

《中華字海.火部》。


A02390
A02390-003
部首筆畫  - 03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佛教難字字典.火部》。


A02390-001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火部》。


=>」之異體。

注音 (二)ㄧㄢˊ (一)ㄎㄞˋ
漢語拼音 (二)yán (一)kài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

」為「炎」之異體。「炎」字從重火,《說文解字.炎部》云:「火光上也。」《玉篇.火部》、《類篇.炎部》所收「炎」字,義同《說文》。而後於《四聲篇海.火部》、《字彙.火部》皆收有「」字,然《正字通.火部》則曰:「,俗炎字。舊註火盛與炎義同。改音,非。……〈說文〉燮載炎部,益信即炎字變體,橫直異結,非分為二也」。今之字書《中文大辭典.火部》、《漢語大字典.火部》從此說收「」為俗「炎」字。《異體字字典》亦見,故收之。

()

=>」之異體。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隸字源
平聲.二十四鹽.頁225.左
隸辨
卷二.平聲.二十四鹽.頁316.左
卷六.偏旁.頁916.左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二十三談.徒甘切.頁284
平聲.二十四鹽.于廉切.頁291
平聲.二十九凡.千凡切.頁298
去聲.五十五豔.以贍切.頁626
附錄.頁809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炎部.頁5.右
彙音寶鑑
卷五.兼下去聲.頁414.右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5: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