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383A02383A02383
字號A02383正字 - 00 - 04 
說文釋形,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屬皆从火。(呼果切)
注音ㄏㄨㄛˇ
漢語拼音huǒ
釋義

1.  物體燒時發出的。《說文解字.火部》:「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書經.盤庚上》:「若火之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水滸傳》第四六回:「便去灶前尋了把草,灶裡點個火……那火頃刻開天也似般大。」

2.  焚燒、燃燒。《禮記.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新唐書.卷九三.列傳.李靖》:「(李靖)軍次伏俟城,吐谷渾盡火其莽,退保大非川。」

3.  烹煮食物。如:「火」、「火」。《禮記.月令》:「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二月》:「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4.  燈燭、火炬等照明。如:「火」。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一齣:「出一重寶閣也錦離披,過一重朱戶也鎖葳蕤,到一重營帳也火熹微。」《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打點人靜後,出來捲取東西。怎當這人家新房裡頭一夜停火到天明。」

5.  似火之赤紅色。如:「火」、「火狐」。唐.李白〈送程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詩:「天外飛霜下蔥海,火旗雲馬生光彩。」王琦注:「火旗謂旗之赤似火

6.  指性情或情緒之急躁,激動或憤怒。如:「火」、「火冒三丈」。元.白仁甫《東牆記》第一折:「對人前一言難盡,老夫人治家嚴訓。怨俺那火性如雷老母親。謹慎閨門,晝夜追巡。」《海上花列傳》第二五回:「價末耐『挨得著』『挨勿著』瞎說!真真火冒得來!」

7.  迅疾急。如:「火速赴約」。《莊子.天地》:「彼且乘人而無天,方且本身而異形,方且尊知而火馳。」《醒世姻緣傳》第一八回:「原來晁大舍與珍哥火崩崩算計的要京裡尋分上,等過年恤刑的來,指望簡了罪放出來。」

8.  中醫發炎、煩燥等症狀。如:「上火」、「退火」、「肝火」《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老夫幼年燈窗十載,染成一症,老年舉發。太醫院看是痰火之症。」《紅樓夢》第一三回:「不用忙,不相干。這是急火攻心,血不歸經。」

9.  代兵制中的編制,以同於一灶火作飯十人為火。《歷代兵制.卷六.唐》:「士以三百人為團五十人為隊十人為火」後指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防隅巡警》:「更有火下地分,遇夜在官舍第宅名望之家伏路,以防盜賊。」《水滸傳》第一九回:「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自相火併。」

10.  五行之一。五行: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我國古代視為構成萬物之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萬物運行變化。《孔子家語.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漢書.卷一.高帝紀下》:「漢承堯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11.  星宿。《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漢.毛亨.傳:「火,大火也。流,下也。」漢.鄭玄.箋:「大火者,寒暑之候也。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將言寒,先著火所在。」

12.  槍炮彈藥等武器或比喻戰爭、爭鬥。如:「軍火」、「兩國交火」、「停火協定」

13.  姓。如明代有火源潔。

14.  二一四部首之一。

A02383
A02383-004
部首筆畫 丿 - 02 - 03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哿韻.火字》引〈北齊董洪達造像銘〉。


A02383-001
部首筆畫  - 00 - 04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火部》。


注音 ㄏㄨㄛˇ
漢語拼音 huǒ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為「火」之異體。火,《說文解字.火部》:「,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今從火之字,置於下者,皆作「」,如烈、熱、焦、照等,但「」見於《集韻.平聲.宵韻》,謂烈火也,卑遙切,《字彙.火部》亦然,而《正字通.火部》「」下云:「舊註音標,烈火。按即火字變體,凡四點在下者,俱屬火部,猶水之從也。別音標,溷焱,非是。」後世字辭典,如《康熙字典.火部》、《中文大辭典.火部》、《漢語大字典.火部》、《中華字海.火部》,皆收卑遙切為烈火,又為「火」之異體,當收為異體。

A02383
A02383-002
部首筆畫  - 02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顧氏補刊本《集韻.上聲.果韻》。


=>」之異體。

注音 (一)ㄏㄨㄛˇ (二)ㄗㄞ
漢語拼音 (一)huǒ (二)zāi
研訂者 簡宗梧
內容

()

」為「火」之異體。火,《說文解字.火部》:「,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而「」見於《集韻.上聲.果韻》,以其為火之古文,亦見於平聲咍韻,以其為「」之或體。《四聲篇海.火部》從之,又見「」字,其音義與「」無異。《正字通.火部》「」下云:「舊註音火……按《韻會》火,古作,篆作,《六書統》,古文火,陽精之气,寄于金木土而為形,以持成毀之化,象其體中虛光燄,者光燄宛轉之勢也。舊本訛作,分火大二音,聲色二義,不知即古文火也。」對之形、釋之甚詳,後世字辭典皆以其為火之或體,殆可從。

()

=>」之異體。

A02383
A02383-003
部首筆畫  - 02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玉篇.火部.字》。

《正字通.火部》。

《中文大辭典.火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集釋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上聲.三十四果.頁305.左
隸辨
卷三.上聲.三十四果.頁427.右
卷六.偏旁.頁915.右
金石文字辨異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火部.頁53
新加九經字樣
火部.頁28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上聲.三十四果.虎果切.頁405
平聲.四宵.卑遙切.頁179
平聲.十六咍.將來切.頁115
顧氏補刊本.卷六.頁845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康熙字典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火部.頁4.右
彙音寶鑑
卷八.姑上上聲.頁600.右
卷三.嬌上平聲.頁240.右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5: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