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浸漬、沾濕。《說文解字.水部》:「瀸,漬也。」《淮南子.要略》:「瀸濇肌膚,被服法則。」晉.羊祜〈雁賦〉:「臨空不能頓其翼,揚波不能瀸其羽。」
2. 泉水時有時無。《爾雅.釋水》:「泉一見一否為瀸。」清.郝懿行.義疏:「蓋泉有時出見,有時涸竭。」
3. 微小泉水。《廣韻.平聲.鹽韻》:「瀸,泉水出微皃(貌)。」唐.柳宗元〈又祭崔簡旅櫬歸上都文〉:「或坋而頹,或确而萃,陰流泄漏,瀸沒渝溢。」
4. 消滅。通「殲」。《公羊傳.莊公十七年》:「齊人瀸於遂。」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水部.瀸字》引〈晉爨寶子碑〉。
《龍龕手鑑.水部》。
《中華字海.氵部》。
《隸辨.平聲.鹽韻.字》引〈復民租碑〉。
《字彙.水部》。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為「瀸」之異體。《說文.水部》:「瀸,漬也。從水,韱聲。《爾雅》曰:『泉一見一否為。』」《說文》說解已作「」形矣。《字彙.水部》:「,俗瀸字。」《正字通》同。按《異體字例》,凡韱形多作。故可定「」為「瀸」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