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邊。如:「湖濱」。《廣韻.平聲.真韻》:「濱,水際」。《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文選.江淹.別賦》:「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於山側。」唐.劉禹錫〈望賦〉:「不作渭濱垂釣臣,羞為洛陽拜塵友。」
2. 臨近、接近。如:「濱海」。《國語.齊語》:「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於死。」三國吳.韋昭.注:「濱,近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而鄒、魯濱洙、泗,猶有周公遺風。」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水部》。
《字彙.水部》。
《集韻.平聲.庚韻》。
「」為「濱」之異體。「濱」字不見《說文》,《玉篇.水部》:「濵:浦辰切,涯也。」今楷定通作「濱」(《字彙.水部》)。「」字見《集韻.平聲.庚韻》曰:「濵瀕:水厓也。或從頻、古作。」蓋俗字簡省耳。據此,「」為「濱」之異體,可從。
《正字通.水部》。
「浜」為「濱」之異體。「濱」字不見《說文》,《玉篇.水部》:「濵:浦辰切,涯也。」今楷定通作「濱」(《字彙.水部》)。「浜」字見《正字通.水部》曰:「浜:俗濱字。舊註:『音崩,溝納舟者曰浜。』按:溝為通水之道,未可容舟。又補梗切,汎云:『浦名。』並非。」按:《廣韻.平聲.耕韻》:「浜:布耕切。安船溝。」又〈上聲.梗韻〉云:「浦名。布梗切。」明白若此,而《正字通》以為「並非」,實屬武斷。「浜」之本義當為「安船溝」、「浦名」,其作「濱」之異體,蓋替換聲符「賓」為「兵」耳。此為時代較晚之用法,不可據此否定早期之字義。據此,「浜」為「濱」之異體,可從。
《海峽兩岸簡體字研究.國共先後所頒佈的簡體字簡化字異同對照一覽表》:「濱」作「滨」。
《廣碑別字.十七畫.濱字》引〈唐滄州東光縣令許行本夫人清河崔氏合葬墓誌〉。
《龍龕手鑑.水部》。
《中華字海.氵部》。
《隸辨.平聲.真韻.字》引〈唐扶頌〉。
《漢隸字源.平聲.真韻.濱字》引〈成陽靈臺碑〉。
《玉篇.水部.濵字》。
「濵」為「濱」之異體。「濱」字不見《說文》,《玉篇.水部》:「濵:浦辰切,涯也。」然今楷定通作「濱」(《字彙.水部》)。故時代較早之《玉篇》中之「濵」反成為「濱」之異體字。蓋俗字筆法之小異耳。據此,「濵」為「濱」之異體,可從。
《彙音寶鑑.中上平聲》。
《康熙字典.阜部》。
《中文大辭典.阜部》。
《彙音寶鑑.阜部.十九畫》。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