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
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A02360
字號A02360正字 - 14 - 17 
說文釋形「澀」《說文》作「」。
,不滑也。从四止。(色亡切)
注音ㄙㄜˋ
漢語拼音
釋義

1.  不滑潤。如:「粗澀」。《說文解字.水部》:「(澀),不滑也。」元.郝經〈冤鐍嘆〉詩:「鐵簧生澀深金苔,沴氣纏結埋陰霾。」

2.  說話不流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王右軍少時甚澀訥。」《南齊書.卷七.東昏侯本紀》:「性重澀少言,不與朝士接,唯親信閹人及左右御刀應敕等。」

3.  文字生硬難懂。如:「晦澀」。《宋史.卷三八○.列傳.勾龍如淵》:「文章平易者多淺近,淵深者多艱澀。」

4.  味道微苦不甘滑。如:「酸澀」、「這李子好澀。」唐.李咸用〈和吳處士題村叟壁〉詩:「秋果樝梨澀,晨羞筍筍鮮。」

5.  險阻艱難。晉.潘尼〈迎大駕〉詩:「世故尚未夷,崤函方嶮澀。」

A02360
A02360-019-4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部》。


#「C01492」另兼正字。

A02360
A02360-004-1
部首筆畫  - 03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正字通.止部》。


注音 ㄙㄜ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澀」之異體。《六書正.入聲.緝韻》:「,色立切,兩足相距不行也。從兩止上下會意,小篆作,俗作。」《正字通.止部》:「本字。《正》『兩足相距不行也。從兩止上下會意。』篆作,小篆作,俗作、澀。」《字彙補.止部》:「、《日月燈》與澀同。」《漢語大字典.止部》:「,同,《集韻.緝韻》:『,《說文》:『不滑也。』或作。《字彙補.止部》:『、《日月燈》:與澀同。』」按今本《字彙補》作,蓋之變形,故據《正字通》定作「澀」之異體。

A02360
A02360-017
部首筆畫  - 03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集韻.入聲.緝韻》。

《字彙補.止部》。

《中華字海.止部》。


A02360
A02360-022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為「澀」之異體,又「」為「澀」之異體,則「澀」之「刃」從「刀」,「」省作「止」皆有例有尋。


注音 ㄙㄜ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澀」之異體。澀,《龍龕手鑑.水部》:「色入反。澀,不滑也。」《龍龕手鑑.止部》「」下云:「所立反。」按:《重訂直音篇.止部》收「」為「澀」之異體(音義與「澀」相同),《龍龕手鑑.水部》又收「」為「澀」之異體,則「澀」之「刃」從「刀」,「」省作「止」皆有例可尋。字音與「澀」同,其字形來源又有根據,故「」當可視為「澀」之異體字。

A02360
A02360-019
部首筆畫  - 06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止部》。

《中華字海.止部》。


A02360-001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入聲.緝韻.字》引〈楊君石門頌〉。


注音 ㄙㄜ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澀」之異體。《說文解字.止部》:「、不滑也。從四止。色立切。」《隸辨.入聲.緝韻》:「君〈石門頌〉:『難。』《隸釋》云:『以為澀。』按《說文》作,不滑也。從四止,二正二倒,後人加水於旁,碑省上一止而復不倒,今俗因之,澀遂作。」《康熙字典.止部》:「,《字彙補》與澀同。〈漢犍為君頌〉:『塗路難。』」今據《隸辨》定作「澀」之異體。

A02360
A02360-016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止部》。

《重訂直音篇.卷七.勿部》。

《佛教難字字典.止部》。


A02360
A02360-002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入聲.緝韻》。


注音 ㄙㄜ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澀」之異體。《說文解字.止部》:「、不滑也。從四止。」《廣韻.入聲.緝韻》:「,《說文》曰:『不滑也。』澀,上同。」《字鑑.入聲.緝韻》:「澀、色入切,《說文》作,不滑也。從四止。二正二倒。」《正字通.止部》:「,俗字。《說文》從四止。徐鉉曰:四皆止,故為,當作,篆作,今似兩刃,乃兩止之訛。《六書故》水涸行艱謂之,味苦亦謂之澀。」按為苦之本字,今字以澀為正體,故定作「澀」之異體。

A02360
A02360-019-3
部首筆畫  - 10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八.雜阿毗曇心論》。


A02360
A02360-007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字彙補.水部》。

《中文大辭典.水部》。


A02360
A02360-011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一表》。


A02360-008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角川漢和典.氵部》。

《中文大辭典.水部》。


A02360
A02360-015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重訂直音篇.卷五.水部》。

《中華字海.氵部》。


A02360
A02360-014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中華字海.氵部》。


A02360
A02360-012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干祿字書.入聲》。


A02360
A02360-013
部首筆畫  - 09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今標準字體作「」。


#「C06293」另兼正字。
=>」之異體。

A02360
A02360-009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水部》。

《正字通.水部》。

《中文大辭典.水部》。


A02360
A02360-003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補.水部》。


注音 ㄙㄜ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澀」之異體。《金石文字辨異.入聲.緝韻》:「、又作澀,俗作。」《干祿字書.入聲》:「、澀。並上俗下正。」《字彙補.水部》:「,所及切,音澀、義同。」《康熙字典.水部》:「,《川篇》同。」《漢語大字典.水部》:「,同澀。《改併四聲篇海.水部》引《川篇》:『同澀。』《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甘辛美味,妻子長,苦飯食,與父喫者。』」《中國書法大字典.水部》引趙孟頫「」作「」。按澀字或作,書作,又變作,訛作。今定作「澀」之異體。

A02360
A02360-020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與「澀」唯從「刀」、從「刃」之異。


注音 ㄙㄜ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澀」之異體。澀,《龍龕手鑑.水部》:「正。色入反。澀,不滑也。」《四聲篇海.水部》「」下云:「二。所及切。」按:《干祿字書.入聲》以「」為「澀」之俗字,《四聲篇海》將「」二字並列,復以「」與「澀」唯從「刀」、從「刃」之異。據此以推,「」當為「澀」字省筆而訛,故「」應為「澀」之異體字。

A02360-005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入聲.緝韻.字》引〈楊君石門頌〉。


注音 ㄙㄜ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澀」之異體。《隸辨.入聲.緝韻》:「君〈石門頌〉:『難。』《隸辨》云:『以為澀。』按《說文》作,從四止。二正二倒,後人加水於旁。碑省上一止而復不倒,今俗因之,澀遂作。」《玉篇.水部》:「澀,所立切,不滑也。,俗,同上。」《廣韻.入聲.緝韻》:「,《說文》曰:『不滑也。』澀,上同,,俗。」《字學三正.體製上.俗書簡畫者》:「澀,俗作。」《字彙.水部》:「,俗澀字。《唐書》:『徐彥伯為文強。』《杜詩》:『囊空羞。』皆用此字。」按為澀之俗字,故定作「澀」之異體。

A02360-019-2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水部》。

《中文大辭典.水部》。


#「」另兼正字。

A02360
A02360-006
部首筆畫  - 13 - 16 
內容

〔關鍵文獻〕

《四聲篇海.水部》。

《字彙補.水部》。

《中文大辭典.水部》。


A02360
A02360-010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字彙補.水部》。

《漢語大字典.水部》。


A02360
A02360-021
部首筆畫  - 14 - 17 
內容

〔關鍵文獻〕

「山」形當為「止」之訛,「」形當為「」之俗寫,「尸」「戶」形相近。


注音 ㄙㄜ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澀」之異體。澀,《龍龕手鑑.水部》:「色入反。澀,不滑也。」《四聲篇海.水部》「」下云:「音。」按:《龍龕手鑑.水部》「澀」下所收異體有「」「」等形,「山」形當為「止」之訛,「」形當為「」之俗寫,因「尸」「戶」形相近,而「」音又與「」「澀」同,故「」亦當為「澀」之異體字。

A02360
A02360-018
部首筆畫  - 15 - 18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五.水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隸字源
入聲.二十六緝.頁555.左
隸辨
卷五.入聲.二十六緝.頁768.左
金石文字辨異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入聲.頁17.右
五經文字
止部.頁14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入聲.二十六緝.色入切.頁766
附錄.頁845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五.入聲.二十六緝.頁104.右
六書正譌
入聲.十四緝韻.頁191.右
俗書刊誤
卷四.入聲.八緝.頁559.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止部.頁8.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一.兩字辨似.頁85.右
卷一.用字辨似.入聲.頁286.左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一.金上入聲.頁59.左
卷一.金上入聲.頁59.左
卷一.金上入聲.頁59.左
異體字手冊
簡化字總表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3: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