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潺潺」: (1) 擬聲詞。形容流水聲。大徐本《說文解字.水部.新附》:「潺,水聲。」三國魏.曹丕〈丹霞蔽日行〉:「谷水潺潺,木落翩翩。」唐.孟郊〈弔盧殷〉詩一○首之一:「百泉空相吊,日久哀潺潺。」 (2) 擬聲詞。形容雨聲。唐.柳宗元〈雨中贈仙人山賈山人〉詩:「寒江夜雨聲潺潺,曉雲遮盡仙人山。」五代十國.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詞:「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2. 「潺湲」: (1) 水流緩慢貌。《楚辭.屈原.九歌.湘君》:「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南朝宋.謝靈運〈七里瀨〉詩:「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2) 擬聲詞。形容水流聲。唐.岑參〈過緱山王處士黑石谷隱居〉詩:「獨有南澗水,潺湲如昔聞。」 (3) 淚流不止貌。《楚辭.屈原.九歌.雲中君》:「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