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ㄘㄠˊ
1. 經由水道運輸糧食、物資。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漕,水轉穀也。」《管子.輕重戊》:「齊即令隰朋漕粟於趙。」晉.潘岳〈西徵賦〉:「浸決鄭白之渠,漕引淮海之粟。」
2. 運送物資的河渠。漢.班固〈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潰渭洞河,泛舟山東,控引淮、湖。」
3. 地名。春秋時代衛國有漕邑。故址約位於今中國大陸河南省滑縣東南。
4. 姓。如漢代有漕中叔。見《漢書.卷九二.游俠傳.原涉》。
(二)ㄗㄠˋ,ㄘㄠˊ之又音。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號韻.漕字》引〈巴郡太守張納功德敘〉。
《龍龕手鑑.水部》。
《異體字手冊.十四畫》。
《正字通.水部》。
「」為「漕」之異體。《說文解字.水部》篆作「」,云:「水轉轂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從水曹聲。在到切。」
「」、「漕」二形,一從《說文》,一從隸省。故楷化成同字異體。據《正字通.水部》,以「」為「漕」本字。其後《康熙字典.水部》、《異體字手冊.十四畫》皆收「」同「漕」字。並今字書多見「凡從曹形多作」(《異體字例》),從曹從本無別也,然楷體以從曹之「漕」為正字,故收「」為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