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293A02293A02293A02293A02293A02293A02293A02293
字號A02293正字 - 10 - 13 
說文釋形大徐本:,水。出鬱林郡。从水,留〔畱〕聲。(力救切)
段注本:,澑水。出鬱林郡。从水,畱聲。(力救切)
注音(一)ㄌㄧㄡˋ (二)ㄌㄧㄡ
漢語拼音(一)liù (二)liū
釋義

()ㄌㄧㄡˋ

1.  水名,即今之柳江。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澑(溜)澑(溜)水。出鬱林郡。」注:「鬱林郡在今廣西。……桺(柳)江卽古澑(溜)水。後世譌其字耳。」

2.  水流。《字彙水部》:「溜,水溜下也。」漢.杜篤〈首陽山賦〉:「青羅落漠而上覆,穴溜滴瀝而下通。」唐.白居易〈溪中早春〉詩:「西澗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3.  急流。唐.上官昭容〈遊長寧公主流杯池〉詩二五首之二○:「瀑溜晴疑雨,叢篁晝似昏。」

4.  屋簷滴水之處。《左傳.宣公二年》:「三進及溜,而後視之。」唐.孔穎達.正義:「溜謂簷下水溜之處。」

5.  流利、順暢、不結巴。如:「他的臺語說得很溜!」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二折:「皂頭巾裹著額顱,斑竹籃提在手,叫歌聲習演的腔兒溜。」

6.  量詞。表成排成列之事物。如:「這一溜有五棟房子。」《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紅樓夢》第二五回:「只見寶玉左邊臉上燙了一溜燎泡出來,幸而眼睛竟沒動。」

()ㄌㄧㄡ

1.  滑動、滑落。如:「溜冰」、「溜滑梯」。《七俠五義》第五一回:「腳下一跐,也就溜下去了。」

2.  私自離開或進入。如:「溜課」、「溜回家」。《紅樓夢》第九七回:「一面想著,已溜到裡間屋子門口,偷偷兒的瞧。」《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時照顧不到,就溜到外邊去打瓦踢毬,每日淘氣不了。」

3.  鑽迎、賣弄、討好。《紅樓夢》第七一回:「你想想你那老子娘,在那邊管家爺們跟前比我們還更會溜呢!」

4.  看、瞟。《紅樓夢》第二六回:「那賈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紅玉一溜。」

5.  烹飪方法之一。用旺火沸油炒炸之食物,加糖或醋,勾芡後速炒成熟,使汁液黏裹於食物。如:「醋溜白菜」。

6.  形容詞詞尾,表示程度深。如:「烏溜溜」、「酸溜溜」、「光溜溜」。

A02293
A02293-007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水部》引〈太平樂府〉。


A02293
A02293-006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水部》引〈通俗小說〉。


A02293
A02293-002
部首筆畫  - 10 - 13 
內容

〔關鍵文獻〕

《類篇.水部》。


注音 (1)ㄌㄧㄡ (2)ㄌㄧㄡˋ
漢語拼音 (1)liū (2)liù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之字形見於《類篇.水部》收「」,注云:「力求切。水名,出鬱林。又力救切」。

《說文》篆作「」。《玉篇.水部》楷作「溜」。《類篇.水部》、《四聲篇海.水部》字作「」。《增廣字學舉隅.卷三.音略》以「」,本作「」。

故「」、「」、「溜」實同字而異形也。今楷體以「溜」為正字,且《異體字例》:「凡留形多作」。故「」字右形從,既合於《異體字例》之規範,可收為「溜」之異體字。

A02293
A02293-008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宋元以來俗字譜.水部》引〈白袍記〉等。


A02293
A02293-004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精嚴新集大藏音.水部》。


=>」之異體。

注音 (一)(1)ㄌㄧㄡ (2)ㄌㄧㄡˋ (二)ㄗ
漢語拼音 (一)(1)liū (2)liù (二)zī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

」為「溜」之異體。溜,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作「」,云:「水,出鬱林郡。從水聲。」隸變作「」,或作「溜」,標準字體,以「溜」為正字。今考《精嚴新集大藏音.水部》云:「溜,上正,並留音。」《佛教難字字典.水部》亦據《增廣字學舉隅》定「」為「」,又《廣碑別字.十三畫》引〈唐段金墓誌〉亦作「」,按「」、「溜」形近,作「」者當係「溜」字之訛變也。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溜」之異體。

()

=>」之異體。

A02293
A02293-005
部首筆畫  - 11 - 14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中華字海.氵部》。


A02293
A02293-009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彙音寶鑑.上去聲》。


注音 (1)ㄌㄧㄡ (2)ㄌㄧㄡˋ
漢語拼音 (1)liū (2)liù
研訂者 李添富
內容

」為「溜」之異體。溜,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作「」,云:「水,出鬱林郡,從水聲。」隸變作「」,或作「溜」,標準字體以「溜」為正字。今考《彙音寶鑑.上去聲》云:「,同溜字。」《重訂直音篇.水部》亦云:「,同溜。」按「溜」字本作「」,作「」者當係其訛變也。今以字書有據,故可收「」字為「溜」之異體。

A02293-001
部首筆畫  - 12 - 15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水部》。


注音 (1)ㄌㄧㄡ (2)ㄌㄧㄡˋ
漢語拼音 (1)liū (2)liù
研訂者 周小萍
內容

」為「溜」之異體。《說文解字.水部》篆作「」,云:「水出鬱林郡,從水留聲。力救切」。今楷體正字作「溜」。

」之字形,見於《字彙.水部》收「」,注云:「溜本字」。《正字通.水部》亦收「」為「溜」本字。

故「」字當從《說文》篆楷化而得,字之右形從「」,據《異體字例》:「凡留形多作」。則「」字同「溜」,既合於《異體字例》之規範,故收「」為「溜」之異體。

A02293
A02293-003
部首筆畫  - 18 - 21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水部》。

《中文大辭典.水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漢簡文字類編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十八尤.力求切.頁261
去聲.四十九宥.力救切.頁615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宋元以來俗字譜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三.音略.頁477.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ㄐ上去聲.頁540.右
卷六.ㄐ上去聲.頁540.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0 7: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