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下上出之水泉。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一:「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官場現形記》第一回:「王鄉紳飲了半酣,文思泉湧,議論風生。」
2. 水勢盛大翻騰。《晉書.卷七九.列傳.謝安》:「嘗與孫綽等汎海,風起浪湧,諸人並懼,安吟嘯自若。」唐.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驚濤洶湧向何處?孤舟一去迷歸年。」《三國演義》第四二回:「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
=>「涌」之異體。
〔關鍵文獻〕
《玉篇.水部.涌字》。
「涌」為「湧」之異體。「湧」字《說文》不收,漢隸始見「涌」字,《漢隸字源.上聲.腫韻》:「涌,亦作湧。」《金石文字辨異.上聲.腫韻》:「涌,或作湧。」足見「湧」為後起。至《玉篇.水部》始收「湧」字,云:「涌,水騰波。湧,同上。」《集韻.上聲.腫韻》、《類篇.水部》從之。後世以「湧」為正字,「涌」形遂為異體。
(一)
「」為「湧」之異體。「湧」字《說文》不收,漢隸始見「涌」字,《漢隸字源.上聲.腫韻》:「涌,亦作湧。」《金石文字辨異.上聲.腫韻》:「涌,或作湧。」足見「湧」為後起。至《玉篇.水部》始收「湧」字,云:「涌,水騰波。湧,同上。」《集韻.上聲.腫韻》、《類篇.水部》從之。「」形則又為「湧」之異體。
(二)
@A02099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