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量度。如:「測量」、「測驗」。《說文解字.水部》:「測,深所至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淮南子.原道》:「高不可際,深不可測。」
2. 深。《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漆欲測,絲欲沉。」南朝梁.江淹〈雜體詩三十首.顏特進延之〉:「測恩躋踰逸,沿牒懵浮賤。
3. 推想、揣度。如:「猜測」、「居心叵測」。《國語.晉語一》:「君之使我,非歡也。抑欲測吾心也。」《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測字》引〈魏元思墓誌〉。
(一)
「」為「測」之異體。《說文解字.水部》作「」,云:「深所至也,從水則聲。初側 切。」《碑別字新編.十二畫》引〈魏元思墓誌〉「測」,收載「」字。此字形雖未 見於他書,然知碑刻常將從水之形符,由「氵」變為「冫」。如減、减。決、决。滅、 。「」為「測」之異體,當本於此。
(二)
=>「凘」之異體。
《碑別字新編.十二畫.測字》引〈魏元恩墓誌〉。
大陸《簡化字總表.第三表》。
《康熙字典.水部》。
「」為「測」之異體。《說文解字.水部》篆作「」,云:「深所至也。從水則聲。初 側切。」《隸辨.入聲.職韻》引〈漢袁良碑〉收「」,並按云:「即測字,籀文則 從鼎,碑從籀文。」《金石文字辨異.入聲.職韻》同引此碑,收籀文則從鼎之「」 。
可知「測」字從鼎,乃由籀文變來,故見於《字彙補.水部》引〈漢三老袁君碑〉收「 」同「測」。然而其後之字書引《字彙補》「」字,則有、、 等筆形之別。今依《部首偏旁變形表》歸併,以《康熙字典.水部》所收「」與「測」同,近於籀 文楷化之形體,且較合乎今之標準字體「鼎」之造形,故收「」為「測」之異體。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