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浸潤、溼潤。《說文解字.水部》:「涵,水澤多也。」宋.王安石〈送江寧彭給事赴闕〉詩:「威加諸部風霜肅,惠浸連營雨露涵。」
2. 包含、包容。南朝梁.王僧孺〈為臨川王讓太尉表〉:「陛下海涵春育,日鏡雲伸。」宋.王讜《唐語林.卷三.雅量》:「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覃韻》。
《中文大辭典.水部》。
◎「」,今標準字體作「」。
《俗書刊誤.卷一.平聲.覃韻》。
「」為「涵」之異體。涵,《說文解字.水部》作「」,云:「水澤多也。從水聲。」《集韻.平聲.覃韻》:「、,《說文》:『水澤多也。』或從。」故「」可收為「涵」之異體。
《中國書法大字典.水部》。
《正字通.水部》。
《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譌》。
「」為「涵」之異體。涵,《說文解字.水部》作「」,云:「水澤多也。從水聲。」《龍龕手鑑.水部》:「,胡感反,水入舩也。又胡南反,水也。」《四聲篇海.水部》同《龍龕手鑑》。皆未明言「」為「涵」之異體。《增廣字學舉隅.卷二.正譌》:「涵:,非。音含,容也,水澤多也。」則以「」為「涵」之訛字。
按,《四聲篇海.凵部》:「函,同上。」《字彙.凵部》:「,俗函字。」是「」為「函」之俗寫。則「」可收為「涵」之異體。
《佛教難字字典.水部》。
《字彙.水部》。
「」為「涵」之異體。涵,《說文解字.水部》作「」,云:「水澤多也。從水聲。」《廣韻.平聲.覃韻》作「」,云「水澤多貌。胡南切。」《字彙.水部》:「,涵本字。」故「」可收為「涵」之異體。
《偏類碑別字.水部.涵字》引〈唐游石室新記〉。
《玉篇零卷.水部.字》。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