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河」:河川名。
(1) 源出陝西省雒南縣塚嶺山,東南流入河南省境內,至鞏縣洛口入黃河。或稱為「雒水」。
(2) 源出陝西省定邊縣東南白於山,至朝邑縣入渭河。南北直貫陝西省中部,與渭河並為陝西省二大河。《說文解字.水部.洛字》清.段玉裁.注:「洛,洛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東南入渭。」或稱為「北洛水」。
2. 通「絡」。連絡。《莊子.大宗師》:「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清.王先謙.集解:「案:謂連絡誦之,猶言反覆讀之也。洛,絡同音借字。」
3. 洛陽之簡稱。
4. 姓。如明代有洛忠。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水部.洛字》引〈魏員外散騎侍郎元恩墓誌〉。
《說文解字.水部》:「,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東南入渭。從水,各聲。盧各切。」《偏類碑別字.水部》「洛」字下,引〈魏.員外散騎侍郎元恩墓誌〉作「」。《碑別字新編.九畫》引同。《佛教難字字典.水部》引碑文亦收有「」字。
按「洛」為水名,字當從水。「」字從冫,當是「洛」之訛字,而為「洛」之異體矣。
《碑別字新編.九畫.洛字》引〈魏元倪墓誌〉。
《中華字海.氵部》。
《偏類碑別字.水部.洛字》引〈魏李超墓誌〉。
《碑別字新編.九畫.洛字》引〈隋張儉墓誌〉。
《集韻.入聲.鐸韻》。
《說文解字.水部》:「,水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東南入渭。從水,各聲。盧各切。」《集韻.入聲.鐸韻》:「洛,古書作。」《類篇.水部》說同。《重訂直音篇.水部》:「洛,音落,水名。,同上。」
按篆文「」,今楷書作「洛」。作「」者,不過移左作下而已,音義無別,故「」可為「洛」之異體也。
《偏類碑別字.水部.洛字》引〈魏小戍主元平墓誌〉。
《佛教難字字典.水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