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專指黃河。如:「河套」。《說文解字.水部》:「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唐.杜甫〈後出塞〉詩五首之五:「坐見幽州騎,長驅河洛昏。」 2. 後用以泛稱河流、水道。如:「河流」、「冰河」、「大運河」。唐.杜甫〈春望〉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清史稿.卷一二九.河渠志四》:「請自峪口起,開河溝一,直達汾水。」 3. 成河川狀之群體。南朝陳.江總〈內殿賦新〉詩:「織女今夕渡銀河,當見新秋停玉梭。」唐.杜甫〈閣夜〉詩:「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4. 姓。如南北朝時有河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