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159A02159A02159
字號A02159正字 - 05 - 08 
說文釋形

,江別流也。出岷山東,別為沱。从水,它聲。臣鉉等曰:「沱沼之沱通用比字。今別作池,非是。」(徒何切)

注音ㄊㄨㄛˊ
漢語拼音tuó
釋義

1. 河川名。 位於大陸地區四川省,源於綿竹縣西北之九頂山中,為岷江支流。流經成都,於瀘縣入長江,流長四百五十公里。《說文解字.水部》:「沱,江別流也,出岷山東,別為沱。」

2. 水灣,多用於地名。如:「朱家沱」、「石盤沱」。《爾雅.釋水》:「江有沱,河有灉,汝有濆。」北周.庾信〈將命使北始渡瓜步江〉詩:「輴軒臨磧岸,旌節映江沱。」

3. 流淚的樣子。《易經.離卦.六五》:「出涕沱若,慼嗟若。」

4. 「滂沱」:盛大豐盛的樣子。《詩經.陳風.澤陂》:「寤寐無為,涕泗滂沱。」《抱朴子.內篇.道意》:「遠近翕然,同來請福,常車馬填溢,酒肉滂沱。」唐.白居易〈蝦蟆〉詩:「六月七月交,時雨正滂沱。」

A02159-001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敦煌俗字譜.水部.沱字》引〈祕32.136.右1〉。


注音 ㄊㄨㄛˊ
漢語拼音 tuó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沱」之異體。「沱」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江別流也,出崏山東,別為沱。從水它聲。」 

」字(祕32.136.右1》見《敦煌俗字譜.水部.沱字》引,為「沱」之俗,《五經文字.水部》亦曰:「沱,亦作『』。」按:「它」與「A03427-004」形近,故傳抄之際多相混,則「沱」之作「」,乃形誤之失,然通行既久,習以為常,此字書以為「俗」,以為或體是也,則「」為「沱」之異體信然,故可收。

A02159
A02159-003
部首筆畫  - 07 - 10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字彙補.水部》。

《中文大辭典.水部》。


A02159
A02159-002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廣韻.上聲.哿韻》。


注音 ㄊㄨㄛˊ
漢語拼音 tuó
研訂者 蔡信發
內容

」為「沱」之異體。「沱」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水部》:「江別流也,出崏山東,別為沱。從水它聲。」 

」字見《廣韻.上聲.哿韻》,以為與「沱」同,《集韻.上聲.哿韻》亦以為「沱」之或體。按:「沱」從它聲,「」從陀聲,「陀」又從它聲,知「它」與「陀」音同也,則「沱」之作「」,乃以同音之字改易聲符者也,其為異體有徵,故可收。

A02159
A02159-004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水部》。

《字彙.水部》。

《中文大辭典.水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古璽文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水部.頁56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平聲.五支.陳知切.頁30
平聲.八戈.唐何切.頁201
上聲.三十三哿.待可切.頁404
集韻考正
類篇
精嚴新集大藏音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平聲.五哥戈韻.頁49.左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四.水部.頁10.右
增廣字學舉隅
卷三.韻辨輯略.頁510.左
古今正俗字詁
卷下.頁193
彙音寶鑑
卷三.高下平聲.頁299.左
異體字手冊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二.平聲.八歌.頁96.左
宋體母稿異體字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