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終了,死亡。如:「病歿」、「戰歿」。《說文解字.歺部》:「歾,終也。」《廣韻.入聲.沒韻》:「歾,死也。」《墨子.非命上》:「古者湯封於亳。……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未歿其世,而王天下,政諸侯。」唐.白居易〈新樂府.杏為梁〉:「碧砌紅軒色未乾,去年身歿今移主。」
2. 隱沒。通「沒」。《呂氏春秋.開春論》:「故簡子之時,衛以十人者按趙之兵,歿簡子之身。」唐.李白〈安州應城玉女湯作〉詩:「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
〔關鍵文獻〕
《古文四聲韻.入聲.沒韻》。
《碑別字新編.八畫.歿字》引〈隋羊本墓誌〉。
《康熙字典.土部》。
《金石文字辨異.入聲.月韻.歿字》引〈漢斥彰長田君斷碑〉。
《康熙字典.歹部》。
(一)
「」為「歿」之異體。歿,《廣韻.入聲.沒韻》云:「死也,《說文》:『終也。』」,見《龍龕手鑑.歹部》,云:「昌反,殘也、盡也、又對臥也。」與「歿」音義差殊,獨《康熙字典.歹部》引《五音篇海》云:「與歿同。」而考《五音篇海.歹部》未見此說,則《康熙字典》誤以為歿之異體甚明,然因傳用既久,後世字書亦多仍此誤,則自可收為「歿」之異體,《異體字字典》可收。
(二)
=>「舛」之異體。
《字彙.歹部》。
「」為「歿」之異體。歿,《廣韻.入聲.沒韻》云:「死也,《說文》:『終也。』」,見《玉篇.歹部》,云:「莫骨切,死也、盡也。」又《字彙.歹部》云:「歿從冂,篆作囘,俗從几,誤。」據此,則為歿之訛字,可視為歿之異體,《異體字字典》可收。
=>「歾」之異體。
《龍龕手鑑.歹部》。
「歾」為「歿」之異體。歿,《廣韻.入聲.沒韻》云:「死也,《說文》:『終也。』」歾,見《龍龕手鑑.歹部》,云:「歾,俗。」據此,則歾可為歿之異體。
#「歾」另兼正字。
《重訂直音篇.卷三.歹部》。
「」為「歿」之異體。歿,《廣韻.入聲.沒韻》云:「死也,《說文》:『終也。』」,見《龍龕手鑑.歹部》,云:「,音沒,死也,終也、盡也。」按:歿字篆作,此作者,蓋其形之省文,可為歿字之異體,《異體字字典》可收。
《漢隸字源.入聲.沒韻.歿字》引〈北海相景君碑〉。
《漢隸字源.入聲.沒韻.歿字》引〈繁陽令楊君碑〉。
《隸辨.入聲.沒韻.字》引〈繁陽令楊君碑〉。
《隸辨.入聲.沒韻.字》引〈費鳳碑〉。
《隸辨.入聲.沒韻.字》引〈孔宙碑〉。
「」為「歿」之異體。歿,《廣韻.入聲.沒韻》云:「死也,《說文》:『終也。』」,見《說文解字.歹部》「歾」字下重文,云:「歾或從。」又《康熙字典.歹部》,云:「歿本字,見《說文長箋》。」據此,則為歿之異體無誤,《異體字字典》可收。
原異體字表所收字形作:「」。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