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070A02070A02070A02070A02070A02070A02070A02070A02070A02070A02070A02070A02070A02070
A02070A02070A02070A02070A02070
字號A02070正字 - 04 - 08 
說文釋形,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文甫切)
注音ˇ
漢語拼音
釋義

1.  戰鬥、軍事、勇力等事。相對於文而言。如:「動武」、「整軍經武」。《說文解字.戈部》:「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書經.大禹謨》:「乃武乃文。」《孫子.行軍》:「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2.  指軍服、兵器。如:「武裝」、「武器」。《逸周書.允文》:「收武釋賄。」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見鍾士季,如觀武庫,但睹矛戟。」

3.  勇猛、威風。如:「威武」、「神武」、「英武」。《字彙.止部》:「武,威也。……勇也。」《詩經.鄭風.羔裘》:「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唐.柳宗元〈送婁圖南秀才遊淮南將入道序〉:「羸而自養耶?則甚碩且武。」

4.  武士、武將。《詩經.大雅.崧高》:「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

5.  武功、武藝。《詩經.小雅.六月》:「文武吉甫,萬邦為憲。」《鏡花緣》第五九回:「宋素向日常在教場習武,人都叫他三眼彪。」

6.  指使用武力所應遵守之道義準則。《國語.晉語三》:「且戰不勝,而報之以賊,不武。」《三國志.卷二三.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常林》:「方今大軍在遠,外有彊敵,將軍為天下之鎮也,輕動遠舉,雖克不武。」

7.  用兵,指揮作戰。《左傳.宣公十二年》:「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晉書.卷一一六.姚襄載記》:「(襄曰)洛陽雖小,山河四塞之固,亦是用武之地。」

8.  兵法、韜略。《禮記.月令》:「(仲秋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魏書.卷一.序紀》:「治兵講武,有平南夏之意。

9.  足跡。《詩經.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楚辭.屈原.離騷》:「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10.  繼承。《爾雅.釋詁上》:「武,繼也。」《詩經.大雅.下武》:「下武維周,世有哲王。」

11.  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國語.周語下》:「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閒。」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下.遊嵩山日記》:「寺外數武,即有流鏗然,下墜石峽中。」

12.  《詩經.周頌》之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武,奏大武也。」指周公所作歌頌武王武功之詩。首章二句為:「於皇武王,無競維烈。」《左傳.宣公十二年》:「武王克商作〈頌〉……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

13.  金屬打擊樂器。《禮記.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東漢.鄭玄.注:「文謂鼓也,武謂金也。」唐.孔穎達.疏:「武,謂金鐃也。」

14.  冠卷,即古時冠上之結帶。《禮記.雜記上》:「委武玄縞而後蕤。」清.毛奇齡《喪禮吾說篇》卷六:「古冠名有三:曰冕,曰弁,曰冠。弁與冕皆有綖、有武……以結於頷下,其繩謂之武。」

15.  舞蹈,通「舞」。《禮記.樂記》:「夫武之備戒之已久,何也﹖」《呂氏春秋.大樂》:「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

16.  姓。如漢代有武臣。《通志.卷二八.氏族略四》:「武氏,子姓,宋武公之後也。……漢武臣為趙王,又有武涉。」

A02070
A02070-007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麌韻.武字》引〈漢景北海碑陰〉。

《六朝別字記新編.趙郡王修寺碑》。


A02070
A02070-006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上聲.麌韻.字》引〈曹全碑〉。


A02070
A02070-013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八畫.武字》引〈魏巨始光造象〉。


A02070
A02070-019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八畫.武字》引〈唐趙府君董氏王氏合祔墓誌〉。


A02070
A02070-017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八畫.武字》引〈齊佛弟子逢苟為孫耶利造像〉。


A02070
A02070-009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止部.武字》引〈魏鞠彥雲墓誌銘〉。


A02070
A02070-018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八畫.武字》引〈唐昭陵石刻像座題名〉。


A02070
A02070-001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字彙.弋部》。


注音 ˇ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武」之異體。《說文解字.戈部》:「,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字彙.弋部》:「,同武。」《正字通.弋部》:「,同武。鄭樵《六書略》:,非從止。以《左傳》止戈之說為非。《六書故》、《正》並從鄭說,篆作。」按字之形乃《六書故》從戈聲之岐出字,其說未必是,然已古舊相傳,故定為「武」之異體。

A02070
A02070-011
部首筆畫  - 05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八畫.武字》引〈魏昭玄沙門大統僧令法師墓誌〉。

《中華字海.弋部》。


A02070
A02070-008
部首筆畫  - 02 - 05 
內容

〔關鍵文獻〕

《偏類碑別字.止部.武字》引〈漢校官碑〉。


A02070
A02070-010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八畫.武字》引〈魏丘哲墓誌〉。


A02070
A02070-003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麌韻.武字》引〈靈臺碑陰〉。


A02070
A02070-004
部首筆畫  - 03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麌韻.武字》引〈巴郡太守張納功德敘〉。


A02070
A02070-002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上聲.麌韻.武字》引〈漢尹宙碑〉。


注音 ˇ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陳新雄
內容

」為「武」之異體。《說文解字.戈部》:「,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金石文字辨異.上聲.麌韻》:「,〈漢尹宙碑〉:『襄獫狁。』」武字正作。按武字作,乃篆文楷化之形,今定作「武」之異體。

A02070
A02070-005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上聲.麌韻.武字》引〈益州太守高頤闕二〉。


A02070
A02070-012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八畫.武字》引〈魏臨潼造象〉。


A02070
A02070-014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碑別字新編.八畫.武字》引〈隋王善來墓誌〉。


A02070
A02070-016
部首筆畫  - 05 - 09 
內容

〔關鍵文獻〕

《廣碑別字.八畫.武字》引〈東魏武定唐小虎造像〉。


A02070
A02070-015
部首筆畫  - 08 - 12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五.弋部》。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上聲.九麌.頁264.右
隸辨
卷三.上聲.九麌.頁368.左
金石文字辨異
偏類碑別字
碑別字新編
六朝別字記新編
敦煌俗字譜
五經文字
戈部.頁50
廣韻
集韻
上聲.九噳.罔甫切.頁335
平聲.十虞.微夫切.頁78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六書正譌
上聲.七麌姥韻.頁83.右
俗書刊誤
卷五.略記字義.頁560.上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字辨
彙音寶鑑
卷六.亀上上聲.頁472.右
卷六.亀上上聲.頁472.右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21: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