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A02069A02069A02069A02069A02069A02069A02069
字號A02069正字 - 03 - 07 
說文釋形大徐本:,行也。从止、少相背。凡歩之屬皆从歩。(薄故切)
段注本:,行也。从止、相背。凡步之屬皆从步。(薄故切)
注音ㄅㄨˋ
漢語拼音
釋義

1.  行、走,以腳走路。如:「散步」、「安步當車」。《說文解字.步部》:「步,行也。」《書經.武成》:「王朝步自周,於征伐商。」《莊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

2.  古代以走路時兩腳各跨一次之距離為「一步」,為今日「一步」距離之兩倍。《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荀子.勸學:「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

3.  腳步、步伐。三國魏.曹丕〈陌上桑〉詩:「側足獨窘步,路局笮。」《紅樓夢》第七八回:「忽聽山石之後有一人笑道:『且請留步。』」

4.  指步兵。《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孫武》:「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漢書.卷六.武帝紀》:「各將五萬騎,步兵踵軍後數十萬人。」

5.  追隨、跟從。如:「步其後塵」。《國語.周語下》:「目以處義,足以步目,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二齣:「步影尋蹤,皆如所夢。」

6.  推算。晉.陸機〈演連珠五十首之四十七:「是以儀天步晷,而脩短可量。」《舊唐書.卷四六.經籍志上》:「十二曰曆數,以紀推步氣朔。

7.  所處之境況、境地。如:「少時不努力,才落到這一地步。」《宋史.卷四二四.列傳.李伯玉》:「平章不拔擢,伯玉地步亦可以至此。《清史稿.卷四二四.列傳.吳振棫》:「否則不自量度而急乘之,更無轉圜地步,禍更烈矣。

8.  氣運、時運。如:「國步惟艱」。《詩經.小雅.白華》:「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詩經.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國步斯頻。國步蔑資,天不我將。」

9.  階段。表示程度。如:「走一步,算一步。」《醒世姻緣傳》第三○回:「這是咱遷就一步的話。」《紅樓夢》第六七回:「我任憑怎麼沒見世面,也到不了這步田地,因送的東西少,就生氣傷心。」

10.  碼頭,水邊泊船之處。通「埠」。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吳江中又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唐.韓愈〈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

11.  當量詞:

(1)   古代計算長度之單位。歷代規定不一,或為六尺,或為六尺四寸。《周禮.夏官.大司馬》:「百步則一,為三表。又五十步,為一表。」《新唐書.卷三七.地理志一》:「皇城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

(2)   計算邁步次數之單位。如:「向前走五步。」《禮記.檀弓下》:「君於大夫,將葬,弔於宮;及出,命引之,三步則止。」《後漢書.卷二九.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鮑永》:「又召候岑尊詰責,使前走數十步。

12.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步騭。

A02069
A02069-005
部首筆畫 丿 - 05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遇韻.步字》引〈北魏弔比干文〉。


A02069
A02069-006
部首筆畫  - 08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金石文字辨異.去聲.遇韻.步字》引〈唐碧落碑〉。


A02069
A02069-004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暮韻.步字》引〈衛尉衡方碑〉。

《干祿字書.去聲》。

《宋元以來俗字譜.八畫》引〈太平樂府〉。


A02069
A02069-007
部首筆畫  - 03 - 06 
內容

〔關鍵文獻〕

《五經文字.止部》。

《俗書刊誤.卷三.去聲.暮韻》。


A02069
A02069-008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重訂直音篇.卷三.止部》。


=>」之異體。

A02069-001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龍龕手鑑.止部》。

《字彙補.止部》。


注音 ㄅㄨ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步」之異體。步,《說文解字.步部》:「,行也。從止少相背。」《龍龕手鑑.止部》收「」字,注云:「音步。」《字彙補.止部》收「」,注云:「同步。」《康熙字典.止部》「」下云:「《字彙補》同步。」《中文大辭典.止部》「」下亦云:「與步同。」按:步字本當為從止少,象二趾相反形,而「」當為從二趾同向,與「步」之會意不合。然文獻多以「」為「步」,故「」當為「步」之異體字。

A02069-002
部首筆畫  - 04 - 08 
內容

〔關鍵文獻〕

《漢隸字源.去聲.暮韻.步字》引〈高陽令楊著碑〉。


注音 ㄅㄨˋ
漢語拼音
研訂者 金周生
內容

」為「步」之異體。步,《說文解字.步部》:「,行也。從止少相背。」《漢隸字源.去聲.暮韻》引〈高陽令楊著碑〉,「步」作「」,《隸辨.去聲.暮韻》亦引〈楊著碑〉,步作「」。《五經文字.止部》下注云:「薄故反。從上止,下音吐葛反,相承以為少者訛。」然《集韻.去聲.莫韻》、《四聲篇海.部》皆作。按:步下所從之「」,楷化為「」,或又與「少」形同化,故「步」或作「」。今既定「步」為正字,故「」當為異體字。

A02069
A02069-009
部首筆畫  - 07 - 11 
內容

〔關鍵文獻〕

《漢語大字典.止部》。

《清.鄭珍.說文逸字.卷上.步部》。


A02069
A02069-003
部首筆畫  - 04 - 07 
內容

〔關鍵文獻〕

《隸辨.去聲.暮韻.字》引〈孫叔敖碑〉。


說文解字(大徐本)
說文解字(段注本)
校正甲骨文編
金文編
古文字類編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
漢簡文字類編
古璽文編
漢隸字源
去聲.十一暮.頁375.左
隸辨
卷四.去聲.十一暮.頁524.左
卷六.偏旁.頁803.右
金石文字辨異
碑別字新編
敦煌俗字譜
干祿字書
去聲.頁12.右
五經文字
止部.頁14
龍龕手鏡(高麗本)
龍龕手鑑
玉篇(元刊本)
廣韻
集韻
去聲.十一暮.蒲故切.頁498
集韻考正
類篇
四聲篇海(明刊本)
字鑑
卷四.去聲.十一暮.頁71.左
宋元以來俗字譜
俗書刊誤
卷三.去聲.五暮.頁553.上
字學三正
字彙
正字通
字彙補
康熙字典(校正本)
經典文字辨證書
卷一.步部.頁8.左
卷一.步部.頁8.左
增廣字學舉隅
卷二.正譌.去聲.頁251.右
字辨
彙音寶鑑
卷三.沽下去聲.頁235.左
異體字手冊
角川漢和辭典
韓國基礎漢字表
中日朝漢字字形對照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字典
中國書法大字典
草書大字典
學生簡體字字典
佛教難字字典
中華字海
古文四聲韻
卷四.去聲.十一暮.頁221.右
宋體母稿異體字
書法字彙
重訂直音篇
補充資料(一)
補充資料(二)
随便看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0: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