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泣、悲嘆。如:「欷吁」、「欷歔」。《說文解字.欠部》:「(欷),歔也。」《楚辭.宋玉.九辯》:「中憯惻之悽愴兮,長太息而增欷。」晉.張敏〈神女賦〉:「仰長歎而欷吁,乘雲霧而變化。」《資治通鑑.卷一七.漢紀九.武帝建元三年》:「上置酒,勝聞樂聲而泣。上問其故,對曰:『悲者不可為累欷,思者不可為嘆息。』」
=>「唏」之異體。
〔關鍵文獻〕
《集韻.平聲.微韻》。
《字彙.口部》。
《中文大辭典.口部》。
《偏類碑別字.欠部.欷字》引〈唐姚暢墓誌〉。
《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微韻.欷字》引〈漢嚴訢碑〉。
凡同此偏旁,文獻多見類似變化,可視為異體演變之例。
「」為「欷」之異體。「欷」之篆文作「」,段注本《說文解字.欠部》:「歔也,從欠希聲。」
「」字見《漢隸字源.平聲.微韻》引〈祝長嚴訢碑〉,為「欷」之異體,《隸辨.平聲.微韻》、《金石文字辨異.平聲.微韻》並同。
按:篆文「」,隸定本作「」,又改其形作「欷」;而「」者,亦為「」之改形也。今既以「欷」為正,則「」為其異體有徵,故可收。
《龍龕手鑑.欠部》。
《漢隸字源.平聲.微韻.欷字》引〈太尉楊震碑〉。
《漢隸字源.平聲.微韻.欷字》引〈北海相景君碑〉。
《中華字海.欠部》。
《漢隸字源.平聲.微韻.欷字》引〈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康熙字典.欠部》。
《正字通.欠部》。
《中文大辭典.欠部》。
异体字字典共收录88824个汉字的读音、意思、异体字、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